“很多問題都找到了答案!”11月20日早,坐在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會場內,受邀參會的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陶勛花發現自己記錄紙沒帶夠。
早在2016年,岷江村就開始探索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此前,村集體整合300萬元產業項目資金,以“投改股”模式,與海南一家企業合作建設營運網紅項目“燈塔營地”,創新發展農旅產業,年增收30余萬元。但早期的文旅項目存在著“眉毛胡子一把抓”、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短缺等不足。如何彌補這些不足?全會上,陶勛花找到了答案:“有序引導人才到農村、資金到農村”“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推進縣鄉村治理數字化”。陶勛花說,會上寥寥幾句話,卻讓自己有茅塞頓開之感。
在全會上,像陶勛花一樣的村黨組織帶頭人,被稱為“頭雁”。全會提出,要強化黨建引領、文明善治和法治保障,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水平融合。受邀參會的“頭雁”,還有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高德敏。
2015年,戰旗村成功敲響四川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競拍“第一槌”,為戰旗村以村集體經濟為支撐的鄉村旅游注入了資金活水。眼下,戰旗村又面臨著鄉村旅游業態轉型升級的當口,需要再一次注入資金。錢從哪兒來?一度讓高德敏傷腦筋,“全會說要‘讓農村土地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不只是找答案,也分享經驗做法。綿陽市北川縣擂鼓鎮五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紹容說,過去幾年,五星村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用“苦”黃連換來了“甜”日子。今年,趁著中藥材行情走俏的契機,五星村探索起了電商等新業態,“我們一個月前就計劃和綿陽等地的高校、企業談合作,吸引年輕人到村里創業,試水線上銷售中藥材、老臘肉、苔子茶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全會提出要有序引導人才到農村、資金到農村,證明我們這條路走對了。”
更有人鼓足了干勁。趁著中午休息的時間,資陽市雁江區保和鎮晏家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查玉春梳理全會上的“聽課”成果,然后逐一擬定落實草案,“回去我們就開個村民大會,大家再討論一下,就要抓落實。”查玉春說,作為鄉村的“頭雁”,全會提出的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與方法,讓自己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來——“咱農村人和城里人的生活越來越接近了!”(記者 文露敏)
(來源:川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