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31日電 (謝旭 支力)連日來,走進瀘州市古藺縣皇華鎮石祥村,一片片翠綠油亮的桑樹布滿山間,長勢喜人。新建的蠶房嶄新而亮麗,它們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著未來的養蠶事業,在這片土地孕育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石祥村雙石蠶桑園區種養殖園是由本地鄉賢聯合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在本地原有的蠶桑基礎上,乘鄉村振興東風,結合現代科技和企業幫扶模式,重振養蠶特色產業,助力村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作為家鄉人,我時刻牽掛著家鄉的發展,也時刻關注家鄉的變化,現在正是我們在外鄉賢反哺桑梓的好時機,我們就是要以堅定的信心,立足本村資源稟賦,打造帶動性強、效益高的鄉村產業項目,助力家鄉發展。”石鵝村在外鄉賢王世政說到。
石祥村雙石蠶桑園區種養殖建設項目第一期已圓滿完成并投入使用,標志著當地蠶桑產業邁上了新的臺階,實現了從傳統手工喂養到全自動化生產線的華麗轉身,正式邁入全自動化、高產值的新時代,嶄新的智能養蠶機器已做好準備迎接今年的首批蠶寶。這一變革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保證了蠶繭的質量,為蠶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我們的園區面積達到了500余畝,每畝能達到1萬元左右的產值,能帶動周邊的群眾每人每天實現150-200元左右的務工收入,每年約有5000人次在我們的園區務工,下一步我們規劃以點帶面,以現有的高標準蠶桑園區為基礎,帶動全鎮及全縣發展蠶桑產業。同時建設我們新的第三產業生產線,對蠶繭進行深加工,做出蠶絲被、蠶絲衣服等直接使用的產品。”石祥村黨支部書記張銳說到。
下一步,皇華鎮蠶桑產業項目將以石鵝村、石祥村為核心,深化蠶桑產業試點,激勵農戶參與桑樹種植,擴大就業,增加收入。項目將加強產業鏈綜合開發,聯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加大蠶桑資源多元化產品研發,充分利用桑枝、桑果等副產物,提升資源利用價值。同時,建設蠶桑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研學基地等,推廣復合生產模式,并結合鄉村旅游,打造一批桑葚采摘區、桑蠶文化體驗區等觀光休閑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形成特色綜合利用產業鏈,實現循環發展與多次增值。皇華鎮石祥村蠶桑產業歷史悠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張銳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在規劃了蠶桑種養殖教研基地,絲綢文化展覽館、非遺工坊等,這是為了傳承我們的絲綢文化,創新發展‘絲國’精華。”
皇華鎮用心探索蠶桑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的新路徑,將蠶桑產業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湛技藝相結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提升蠶桑產業的附加值,力爭成為古藺縣桑蠶產業一體化示范標桿,助力鄉村振興和非遺傳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