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6日電 (陳柯 陳勤)“謝謝你們的關心,現在三個兒子保證了會輪流照顧我,心里踏實多了。”近日,瀘縣人民法院云錦法庭通過巡回審判形式,將庭審搬到了行動不便的當事人家中,成功解決一起贍養糾紛案件。
李大爺年近九旬,與老伴共同養育了三子一女,均已成家。自去年8月生病以后,身體每況愈下無法自理,老伴也年事已高,照顧起來非常吃力,因此李大爺便與三個兒子協商,讓三人輪流照顧自己十天。但僅僅一個月后,三個兒子之間便因李大爺的贍養問題起了爭執,導致李大爺無人照料,無奈之下李大爺將四個子女告上了法庭。
“我們先和村上的干部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再去老人現在住的地方看看,跟他的四個子女碰個面,聽一下他們的想法,如果能調解是最好的。”法官陳勤邀請了人民調解員、村干部共同參與,希望能夠通過上門辦案的方式,將糾紛化解在當事人家門口。
“老人現在就住在這里?”來到老人現居地的陳勤皺緊了眉頭。彩鋼瓦頂棚的樓頂,擺放著零散的生活用品,角落的床僅用一圈破舊的篷布圍住作為遮擋,周圍甚至沒有窗戶,處處漏風。看到如此簡陋的條件,陳勤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趕緊幫老人解決好贍養問題!”
“三個兒子因為我的事鬧矛盾,都不管我了,只能是我老伴勉強在照顧我,我都不曉得以后該咋個辦了,希望法官你能幫幫我!”因為生病的原因,坐在輪椅上的李大爺說起話來頗為費力,語氣中盡是無奈。
“你放心,老輩子,今天我們這些人來就是為了處理你的事兒的!”陳勤柔聲安慰道。
隨后,陳勤等人分別與李大爺的三個兒子見面了解情況。
“我都在家里種地,還要供個大學生,收入還沒有我父親高,我沒有贍養能力。”“前面十多年都是我照顧父母,現在我妻子腿又摔傷了,除非大哥家多贍養父親一個月,不然我也不愿意贍養。”“”父親愿意我照顧他,我也愿意照顧父親,但是如果他來我家,我老婆就要和我離婚。”面對陳勤等人的詢問,三個兒子對不贍養的理由各執一詞,誰也不肯讓步。
“情況我們都大概了解了,你們都各自冷靜下來多想想。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子女的應盡的法定義務,這個事情肯定是要解決的,后面我們還會再來。”眼見三人爭執不下,陳勤便決定給三人留個“冷靜期”。
在隨后的時間里,陳勤和法官助理徐盛棱多次與三人進行溝通,但三人在贍養方案上仍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眼見調解之路走到了死胡同,腦海中李大爺和老伴艱難相依的場景像一顆巨大的石頭重重壓在陳勤心頭。
“走吧,送庭上門去。”為了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以及考慮到李大爺行動不便的因素,陳勤決定以巡回法庭的方式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庭審中,陳勤就相關法律規定和父母的養育之恩向雙方釋法明理后,當庭作出判決:在尊重原告的意愿下,由三個兒子輪流照顧原告四個月。
庭審結束后,陳勤結合案情進行了以案說法,鄭重嚴肅地告誡三人:“你們之前所說的都不是拒絕贍養老人的理由,現在你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將來你們若是被這樣對待,心里該作何感想?今天的判決結果也已經出來了,希望你們能按照判決結果來認真履行,別讓老人寒了心。”
案結事未了,李大爺的生活情況始終牽掛著陳勤的心。為保證被告主動履行生效判決,陳勤等人在一個月后對李大爺進行了案后回訪。
“這事兒還好有你們,現在有人照顧了,我生活各方面都好多了……”聽到李大爺高興地說著近況,陳勤才真正放下心中的石頭。法官手里一件案,百姓心中一片天,陳勤這位年輕的法官,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司法為民”的初心和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