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6日電 近日,《四川涼山彝族民歌表演人才培訓》的兩場結項音樂會在西昌舉辦。經過專業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學員們以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技藝為觀眾帶來了《火把戀人》《金不換銀不換》《阿么妞妞》《大涼山上卡沙沙》等二十余個體現濃郁彝族特色的節目。

近年來,彝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受到廣泛關注和支持。為挖掘和傳承彝族民歌傳統魅力,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開展了《四川涼山彝族民歌表演人才培訓》。
項目培訓周期70天,包括40天集中培訓,在嚴格遵守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工作要求的前提下,邀請彝族民歌領域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學者完成授課320課時,授課內容涵蓋彝族歷史文化、彝族民歌藝術風格與審美特征、彝族民歌演唱技巧、彝族民歌創作手法、彝族民歌傳播路徑等。
音樂會吸引了眾多音樂愛好者和當地居民。觀眾對學員們的表演給予了高度評價,紛紛表示這是一次難得的文化體驗,讓他們對彝族民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作為項目負責人,四川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譚學勝在音樂會致辭中提出了“以創作促進傳承,以發展贏得未來”的彝族民歌表演人才培養理念。未來,四川音樂學院將繼續致力于民族音樂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培養更多優秀的表演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