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31日電 (楊濤)日前,瀘州市納溪區檢察院通過運用監督模型開展“見證人身份與警務人員混同”專項監督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該院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公安機關在進行查封、扣押、檢查、辨認等偵查環節時,竟出現了見證人由民警、輔警或其他聘用人員擔任的情況,暴露出執法過程可能存在不規范操作問題。
為徹底根治這一頑疾,納溪區檢察院迅速行動,以鐵腕手段推動整改。該院自主創建了“見證人身份與警務人員混同”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通過對2023年以來轄區檢察機關辦理的234件案件共計856條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成功篩查出見證人可能是公安機關工作人員的案件。經篩查,獲取到違法線索521條,并推動立案偵查活動監督案件1件。據此,該院依法向轄區公安機關制發檢察建議,推動轄區公安機關對該類違規問題開展專項整改行動,將正在偵辦的60余件案件作全面自查,對其中查封、扣押、檢查、辨認等筆錄中見證人不符合法定條件的案件材料進行補正。
納溪區檢察院運用數字化調查手段,發現個案審查中難以發現的類案共性問題。通過梳理分析,快速找到異常點,大大提高了監督質效。今年以來,該院已完成低代碼平臺6個模型建模工作,其中5個模型已排查出案件線索,4個模型均已成案。作為2024年四川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推廣應用重點培育檢察院之一,納溪區檢察院已選用模型36個、成案模型個數達到25個、成案數量為27件。
此次專項行動有效遏制了執法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操作問題,彰顯了檢察機關維護法律尊嚴、保障公民權益的堅定決心和強大執行力。納溪區檢察院將繼續用好數字化調查這一優勢,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力度,確保每一項偵查行為都在嚴格的法律框架內進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