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9日電 (何艷)近年來,汶川縣林草局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強化古樹名木監管和復壯保護工作,讓這些珍貴的綠色“活文物”得到悉心呵護,成為當地生態與文化傳承的獨特名片。

4月7日,在威州鎮芤山村,工作人員正在為一株有著約2000年樹齡的黃連木修砌全新的樹池。為避免損傷古樹根系,工作人員依據古樹根系分布范圍,確定了樹池的擴大尺寸,并選用了質地堅固且透水性良好的磚石材料,以確保樹池不僅能穩固支撐,還能保證良好的排水功能。此外,為增強古樹的生命力和抗病蟲害能力,工作人員還選取了健康的萬年青幼樹,對古樹進行靠接。通過靠接,將幼樹的活力傳遞給古樹,幫助古樹恢復生機,提高其抵御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
據介紹,汶川縣林草局編制了《汶川縣城鄉古樹名木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同時,堅持“一樹一策”原則,根據古樹的衰弱和表現情況,采取挖掘復壯溝及通氣孔、換土、挖排水溝、幼樹靠接、根系復壯、修樹池、圍柵欄等措施來對古樹進行保護。2024年,汶川縣根據實際情況完成了對11株古樹搶救復壯保護工作。今年2月起,開始對15株千年及以上古樹進行復壯保護,目前,15株古樹的復壯保護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將對剩余130株古樹進行保護。
據了解,汶川縣現有334株掛牌古樹,無名木,其中一級古樹54株、二級古樹80株、三級古樹200株;古樹群1個,全縣千年古樹21株,居阿壩州首位。古樹總體生長勢和生長環境良好,包括27種樹種,共17科25屬。因南北片區氣候差異大,北部片區主要為側柏、岷江柏木、國槐、黃連木、女貞等耐旱樹種,而南部片區主要為潤楠、銀杏等喜濕樹種。
目前,汶川縣已完成古樹名木資源的全面普查,詳細記錄了每株古樹的位置、樹齡、生長狀況等信息,建立起完善的“一樹一檔”動態管理檔案。同時,為每棵古樹名木掛上專屬二維碼“身份證”,當地群眾和游客掃碼即可了解其詳細信息,讓保護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接下來,汶川縣將以林長制為重要抓手,持續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一方面,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古樹名木保護檔案,詳細記錄每一株古樹的位置、樹齡、生長狀況等信息,實施動態化管理,確保每株古樹都能得到精準呵護;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的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大眾對古樹名木保護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保護古樹名木,全民共建共享”的濃厚社會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