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0日電 (鄒立洋 朱索)瀘州市有在冊工貿企業4721家,其中規上企業754家,重點監管工貿企業351家,點多、面廣、鏈長,危險因素種類多。近年來,瀘州市錨定"科技賦能、閉環固本、制度筑基"三位一體創新舉措,努力推動工貿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抓示范強保障,探索“新質安全力”
“生產色差、硬度不足等17個問題全部整改完成,AI程序自檢完成,運行安全,可以開車。”4月1日,四川寶晶玻璃有限責任公司召開內部緊急會議,要求各專業人員對全電玻璃窯爐制杯、制瓶生產線項目存在的問題進行最后一次梳理和整改,確保該生產線本月正式點火運行。這預示著,在滿足產品“零缺陷”生產的同時,該企業一些伴隨設備運行的顯性隱患和隱形風險也將自動化解。

2023年—2024年,瀘州市以大規模技術改造帶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為契機,投入1000余萬元,聘請專家對全市303家制造業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智能化診斷,開具“智改數轉”處方,開拓新質生產力轉化安全保障力的路徑,并出臺政策給予企業設備購置費50%的補貼,推動工業領域傳統產業向“新”改,規上企業向“智”改,老舊裝置向“安”改。四川寶晶玻璃有限責任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玻璃生產涉及的高溫熔爐以天然氣為能源,如果工藝水平和安全標準低,加之工人管維護不到位,爆炸風險難以防范。”專家聯合診斷后提交的技改建議書指出,防范化解安全風險,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亟需淘汰老舊特種設備。
“專家對風險隱患存在原因、作業現場環境和員工作業水平進行了綜合評估,診斷結果十分中肯。”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讓企業下定決心,投入3000萬元,用2臺納鈣制品玻璃全電熔爐替代原有1臺天然氣玻璃熔窯,同時配套升級改造國內最先進的行列式制瓶生產線3條,并在生產現場,配備智能監控設備,以AI算法自動識別異常工況和人員不規范行為并報警。
產能提升、環境變優、安全變穩,這只是瀘州市工貿企業本質安全變化的一個縮影。瀘州眾大科技液壓件有限公司原廠區設備老舊,通過異地擴建實施液壓智能化改造后,引入智能控制系統實現設備遠程監控和故障預警,引入焊接機器人、自動化打磨設備等,企業主要安全風險從根本上消除;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擴建3條高度自動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的爆破器材生產線,實現危險工序無人化;中科玻璃有限公司建成全自動化玻瓶包裝生產線,在實現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的同時,提升了本質安全。
2024以來,全市已有13家規上工業生產企業100%完成技術改造,10家企業超過80%,共兌現補貼8700余萬元。
明責任強整治,推動“全鏈條”閉環管理
工貿行業企業多、問題雜,安全隱患總會持續動態出現,為解決“查不出來,改不到位”的問題,瀘州市推行全鏈條閉環管理機制,以企業自查、部門檢查、專家幫查發現隱患,安辦統籌督辦單位和整改時限,市、縣、鎮三級相關部門分級負責整改驗收,確保風險隱患排查在前,整治銷號在早。
“陶壇庫區的雨淋系統存在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消防控制室報警信息未見報警處置記錄,電氣火災監控設備停用。”這是市安委會巡查組2025年春節期間在古藺縣某白酒生產企業發現的問題隱患,通報給屬地政府后,該縣立即按照屬地管理和行業監管原則,迅速將相關問題隱患的整改任務分解到相關責任單位,并派出專人指導企業整改隱患。
3月5日,古藺縣安委辦上報整改報告,該輪巡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已全部整改,整改結果已經過商務、酒業發展、消防救援等責任部門專人到現場驗收復核。
隱患整改閉環既要注重“當下改”,更要注重“長久立”。瀘州市持續深化隱患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突出行業主管部門督促+安全專家聯合幫扶。2024年以來,市(縣)區應急管理局先后組織工貿安全專家117人次,派出檢查指導小組150個,為1953家次企業開展“一對一”幫扶指導,今年1—3月,瀘州市工貿行業企業共發現問題1392項,整改率98.5%。
抓培訓建制度,強意識降風險
10類生產安全事故照片,6組違規行為造成的慘劇,5種安全生產事故沉浸式體驗。在瀘州鑫陽釩鈦鋼鐵有限公司新建的安全警示教育廳,四個板塊重要內容,通過具象化、實物化的方式展現生產中常見的危險源、危險行為及事故案例,使員工能夠直觀感受到安全事故的嚴重性和后果。

“除了常態培訓外,對于存在‘三違’行為的員工,公司將組織他們進入警示廳進行封閉學習。”瀘州鑫陽釩鈦鋼鐵有限公司安全部長何軍介紹,這個項目來源于該企業到成都的一次培訓。
人防,始終是企業事故防范的重點。對此,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常態化組織工貿行業重點企業赴成都市京東方、海信冰箱、一汽豐田等企業,現場學習其安全管理先進經驗做法,改進安全管理理念,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
鑫陽釩鈦鋼鐵有限公司建立“隱患獵人”管理制度,并以隱患四色分圖和崗位風險對員工作業進行安全警示,今年第一季度員工違章行為同比下降50%;瀘州智通安防有限公司深化雙重隱患防控機制,建立月風險隱患分析會植入年度安全技能培訓計劃,哪一環節違章行為突出就著力培訓哪一車間員工。
“90%的生產安全事故都來源于違章操作,而違章操作往往是源于無知+無畏。”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工貿安全監管科科長李朝均認為,必須制度建設和培養“明白人”雙管齊下,用“培訓+宣傳”壓實主體責任,才能讓管理人員將安全責任內化于心,又讓一線員工將安全外化于行。
2024年以來,市縣兩級應急管理部門組織工貿企業培訓16期,參訓人員4000余人。培訓方式不斷創新,情景式、談話式、現場式、師帶徒等方式逐漸代替過去傳統的會議培訓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