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0日電 (黃生義 趙小燕)“這個紅色標記讓我一看就知道要注意血壓!”近日,在瀘州市敘永縣江門鎮青云村村民活動中心,剛拿到體檢報告的王大爺指著報告單上的醒目標注連連稱贊。自今年3月起,敘永縣江門鎮衛生院組織12名醫護人員成立3支流動醫療隊,已累計為全鎮2000余名群眾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延伸至“最后一米”。
“您看這個血糖值,就像地里的莊稼……”家庭醫生張燕指著體檢報告,用“農耕比喻法”向78歲的李大爺解釋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這3支由全科醫生、公衛管理人員、鄉村醫生及護理人員組成的“健康管家團”,通過“固定點位+流動入戶”雙軌并行模式,利用早晚農閑時段在村委設立臨時“診室”,解讀健康體檢報告,同步開展血壓血糖復測、用藥指導等服務;針對行動不便群體,配備便攜式醫療箱上門服務,運用接地氣的比喻、手繪示意圖等方式破解健康認知障礙。特別設計的“紅黃綠”三色預警系統,用直觀圖標標注異常指標,配合如“晨服半太陽”“午服整太陽”“晚服月亮”直觀易懂形象化用藥提示,使患者用藥依從性提升至80.26%。
“報告解讀不是終點,而是健康干預的起點。”衛生院負責人介紹道,家庭醫生團隊根據體檢數據,制定健康干預方案,對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實施“一人一策”精準管理。據統計,已完成體檢報告解讀的2000余份檔案中,75%存在至少一項健康風險提示,經現場指導后,69%的患者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
這種嵌入式健康服務獲得群眾高度認可。正在地里農忙的李大媽感慨:“以前總忙莊稼,又怕麻煩子女,這回醫生不僅把報告送到田間地頭,還教我用顏色辨別輕重緩急。”據悉,該院下一步將堅持守正創新服務模式,持續完善“防、治、管”一體化服務體系,真正讓基層醫療成為群眾健康的“守門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