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7日電(伍排勇)今年以來,汶川縣水磨鎮創新構建“微網實格+文明實踐”融合治理模式,通過三級網格架構優化、志愿服務體系重構、民生服務閉環建設,實現“全域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基層治理經驗。
三級網格聯動,構建全域覆蓋治理體系
為更好地推動基層治理的“末端細胞”,水磨鎮整合現有資源,創新建立“1+10+N”網格治理架構,即:1個鎮級指揮中心統籌協調,10個村級網格服務站實體化運營,53個綜合網格、145個微網格、2個專屬網格立體覆蓋。通過“網格長+專職網格員+N支志愿服務隊”模式,配備專業化網格隊伍157人,實現“一網統管、多網融合”的精細化治理。將文明實踐工作與網格服務、文化活動等在網格內集合,形成文明實踐新格局,推動基層治理向縱深發展。
多元服務賦能,打造民生實事閉環機制
為積極推動文明實踐進網格,探索融合發展新思路,引導網格員積極參與文明實踐及便民服務。水磨鎮秉承“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工作理念,通過基礎信息采集,及時更新信息臺賬,為村社服務提供基礎數據支撐;每周多頻次開展入戶走訪、宣傳宣講、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排查,掌握群眾意見建議和需求,化解矛盾糾紛,開展“幫辦代辦”工作,讓老百姓體會到家門口的便利,實現“群眾點單-網格派單-部門接單-群眾評單”的民生服務閉環。
深化志愿協同,構建文明實踐特色矩陣
該鎮還整合轄區文旅資源、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高校志愿者等力量,把志愿服務融入網格化建設,打造“文明積分超市”“智慧銀齡”等品牌項目。依托文明實踐所(站)力量,以走訪慰問、庭院宣講、智慧助老、義剪義診、環境質量提升、周末課堂等特色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送政策、送健康、送法律、送信息活動。同時,借助“我們的節日”“文明實踐活動”、身邊好人評選等,聯合網格員開展學法普法、移風易俗、國家安全、民俗特色文化等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力量,讓“小網格”變身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大舞臺”。
截至目前,水磨鎮共開展文明實踐進網格活動100余場。下一步,水磨鎮將持續推動“文明實踐網格化”創新模式,不斷擴大文明實踐陣地,細化服務對象,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扎根基層、走深走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