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觀察 白川東 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大家拔筍子的時候盡量輕點,不要把筍子弄斷了”,3月8日清晨,在巴中市恩陽區雙勝鎮萬林村1組的蘆筍大棚前,該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蔣弘春召集了20余名工人,采摘今年第一波蘆筍。

掀開大棚薄膜,一股熱氣撲面而來,“為促進蘆筍生長,冬天我們會蓋上薄膜保溫,夏天會打開散熱。”看著大棚內成片的蘆筍破土而出,蔣弘春格外興奮。據他介紹,他是去年才開始在萬林村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大棚蘆筍,“目前只是初產,每天有1000來斤,按照每斤6元的批發價上市,每天差不多有7000多元收入。”

近年來,恩陽區依托天然的地理條件、豐富的生態資源,堅定把蘆筍產業作為決勝脫貧奔康、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堅持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發展、市場化運作、品牌化打造,做實“中國蘆筍之鄉”稱號。當前,全區發展蘆筍3.4萬余畝,已投產1.5萬畝,年產筍1.5萬噸,實現綜合產值3億元。

為延伸蘆筍產業鏈,實現農旅融合,恩陽區還建有蘆筍研發中心1處、種質資源圃1處、供港澳基地20畝、分揀中心2處、凍庫20座、文化公園1座,并建成果蔬集配中心及加工廠,成功舉辦三屆蘆筍文化藝術節。恩陽蘆筍除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外,還通過電商等渠道等向成都和廣州等高端專業市場供貨。
目前,該區3000余畝大棚蘆筍開始陸續采摘上市,春節過后產量已突破3萬斤。當前,恩陽區蘆筍辦正加緊對接大型蘆筍種植、加工、銷售企業,計劃進行深度合作。
(圖據恩陽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