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宇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4月24日,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學高峰論壇暨首臺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正電子藥物制備中心落成儀式在綿陽舉行,吸引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憲庚等3位院士以及全國各地核醫學專家、從業者200余人參加。
“首臺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正電子藥物制備中心落成,標志著我國核醫學高端設備自主研發創新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我國核醫學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在遠程視頻致辭中,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李思進說。
它是什么?
離開了醫用回旋加速器提供同位素,核醫學最重要的診斷工具也是無水之魚
核醫學中的PET-CT和PET-MRI被譽為影像診斷的皇冠。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全稱為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是反映病變的基因、分子、代謝及功能狀態的顯像設備。它是利用正電子核素標記葡萄糖等人體代謝物作為顯像劑,通過病灶對顯像劑的攝取來反映其代謝變化,從而為臨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謝信息。
“PET-CT與普通CT的區別在于,前者檢測更靈敏,而且是功能層面的,而后者一般是形態方面的。”科學城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楊興說,該醫院是國內第一家安裝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的醫院。
相比普通的CT等影像技術,PET-CT可以提前3-6個月發現異常,而醫用回旋加速器正是為其生產配套的顯像劑,即生產醫用同位素的核心裝備。離開了醫用回旋加速器提供同位素,核醫學最重要的診斷工具PET-CT和PET-MRI也是無水之魚。
意義何在?
性能不輸給同能級進口產品,穩定性更勝一籌,價格更是中國制造的優勢
如果將PET-CT/MRI比作檢查用的“槍支”,同位素藥物就相當于檢查用的“彈藥”,而醫用回旋加速器就是“彈藥生產線”。同位素藥物半衰期較短,有的只有幾分鐘,因此,能夠就近為PET-CT和PET-MRI配備醫用回旋加速器,可以顯著提升核醫學檢查的便利性,使其惠及更多群眾。
此前,國內僅有120臺醫用回旋加速器,且均為美日歐進口。國內首臺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投入商用,標志著我國正式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在這一關鍵領域和設備的壟斷局面,為國家實現醫用同位素自主化供應鋪平道路。這也被多位專家認為是中國核醫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
在使用體驗方面,楊興認為,國產回旋加速器的性能不輸給同能級進口產品,穩定性更勝一籌,價格更是中國制造的優勢。
當天推出的醫用回旋加速器,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孵化的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該中心從2019年開始籌備,2020年6月開始動工,2021年3月完成施工,落成之后,將極大提升綿陽市及周邊地區的核醫學藥物供給、研發能力,成為核醫學科人才培養基地,為新型診療藥物研制提供平臺。
依托當地的科研資源,綿陽正在打造“三中心”(西部現代醫學、精神衛生、中醫康養中心)、“一高地”(西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新高地),綿陽希望將核技術應用、核醫療產業發展作為其重要抓手,作為全市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的重要戰略,力爭在先試先行中為全國核醫學發展解決“卡脖子”問題提供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