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5日電 (李同周)近年來,西充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的發展理念,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首要目標,切實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大力做優縣級醫療機構,加快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全縣醫療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強化“龍頭”引領 提升縣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4日,在西充縣常林鎮石板河社區的西充縣人民醫院城南院區項目建設現場,只見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工人們各司其職,正在加緊進行裝修、綠化等施工作業。
據介紹,正在建設的西充縣人民醫院城南院區項目是該縣重點民生社會事業項目之一,占地153.69畝,總投資11.35億元。
“目前,門急診綜合大樓、醫技樓、住院樓等主體建設均已完成,正在進行內部裝飾裝修、設備安裝和綠化施工等作業。”西充縣德恒醫療投資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胡松濤介紹,自2021年初開建以來,項目施工方上足人力、機械,確保在今年底投入使用。
“項目建成投用后,將極大地改善縣人民醫院陳舊落后的院區環境和設施,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成為覆蓋縣域的高質量健康服務中心。”西充縣衛生健康局局長鮮成吉表示。
據了解,為了建設好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近年來該縣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已投資19.6億元,通過新建、改擴建等形式,完成對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正在加快建設縣人民醫院城南院區。目前,該縣已建成6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
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麻醉時間到,開始手術!”3日,在西充縣義興鎮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手術室內,主治醫生王建帶領手術團隊為患者做髖關節置換手術。1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
“以前,像髖關節置換這樣的手術,患者一般會選擇到縣級或以上醫院做,現在我們中心完全有條件和能力做好這樣的手術。”王建介紹,該院自啟動實施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以來,結合醫院實際,完善和規范科室設置,開設了16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及23個功能科室;投入100萬元,引進了數字DR、心電監護儀、肺功能儀、經顱多普勒等先進醫療設備;投入160萬元,建成醫養中心……這一系列舉措完成了醫療衛生次中心軟硬件整體框架的搭建和升級。此外,西充縣義興鎮中心衛生院還成為2022年第一批建成的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
義興鎮中心衛生院的提檔升級只是該縣加快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的一個縮影。鮮成吉介紹,為暢通基層群眾看病就醫“最后一公里”,近年來,西充縣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投資3838萬元,改、擴、建衛生院23個。接下來,該縣衛生健康部門將繼續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特別是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促進次中心高標準創建,提升次中心服務水平,使其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向周邊群眾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及康復、護理服務,以及急危重癥、疑難病癥的急診急救及轉診服務。
構建5G遠程醫療服務體系 改善鄉村就醫條件
3日,在西充縣義興鎮有機村衛生室,村醫楊陳正在對前來看病的村民進行檢查。“村衛生室沒有設立以前,村上沒有固定的醫療點,患者看病時需要自己聯系村醫,這對患者和醫生來說都不方便。”楊陳感嘆道,村里有了衛生室后,醫療設備設施越來越齊全了,藥品種類也增多了,經常還有縣醫院和鎮衛生院的醫生下來巡診,為村醫提供指導,村衛生室成為村民實實在在的健康陣地。
“對于疑難雜癥,還可以通過遠程視頻向大醫院的專家請教。”楊陳介紹,有機村衛生室是該縣實行遠程醫療改革的試點,依托南充市中心醫院、西充縣人民醫院和義興鎮中心衛生院,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5G遠程醫療服務體系,開展遠程會診、預約轉診、遠程復診、遠程檢查等醫療服務。
5G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后,專家不僅能及時參與遠程會診,還進一步提高了檢查的準確度,也便于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近年來,西充縣已投資3117萬元,完成全縣295個村衛生室建設。通過“鄉鎮聘村用”的原則,全縣共聘用鄉村醫生330人,并督促鄉鎮衛生院定期到村衛生室對村醫進行現場指導、病例分析、培訓和考核等,提升村醫服務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