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4日電 (張良 夏雨婷)近年來,南部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標準打好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攻堅戰,通過抓實抓細嘉陵江生態環境修復、推進城鄉污染綜合治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城鄉等舉措,將生態文明畫卷一繪到底。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行走在依江而建的禹跡島公園、十里濱江體育公園等地,目之所及綠意盎然。然而多年前,嘉陵江南部段沿岸卻不似如今的樣子。“以前到處是堆積如山的砂石和雜草叢生的河灘地。”南充市南部生態環境局局長任勇回憶,隨著嘉陵江沿線生態建設工程的啟動,禹跡島公園和十里濱江體育公園華麗呈現,曾經的“傷疤”變成了靚麗風景線。

2019年,南部縣全面推進砂石資源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水務、自規、環保、航務、公安、市監等14個縣級部門和江河沿線9個鄉鎮、街道聯動,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將部分地勢較高的地方打造成規整的良田,將地勢較低的地方打造成灘涂、草澤等不同的水岸空間,構建人與動植物和諧共處的河流修復樣板。
近年來,南部縣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治理目標,高標準制定嘉陵江生態修復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全面落實“十年禁漁”、河(湖)長制、林長制等工作要求,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十大行動”。嘉陵江、西河、寶馬河、紫巖河等48條河流水域沿線,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實現了“碧一江春水,道兩岸風華”的生態愿景。
“生態環境的紅利慢慢釋放出來。”任勇說,以嘉陵江為例,持續向好的生態賦予南部更多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一座顯山露水的現代生態文旅城市正在崛起。
綜合治理成效明顯
近年來,南部縣持續增強全民生態環保意識,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改善空氣質量、提升改造城鄉污水處理設施、深化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天更藍、土更凈、空氣更清新。
位于南部縣定水鎮馬鞍山村的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項目是該縣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一項重要工程。“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項目既是產業項目,也是生態環保項目。”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安檢部主任楊偉表示,該項目有效推動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回收處置,處置率達96.37%以上。
與國能南部生物質發電項目相距不遠的中節能(南部縣)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同樣成為南部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效平臺。“利用生活垃圾發電,能有效治理污染源,同時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除此之外,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也是南部縣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市人口增長,2018年7月南部縣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工程提上日程。”南充市南部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楊興說,一期提標,二期擴容,南部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由3.5萬噸提升至7萬噸,出水水質由一級B標提升至一級A標,有效提升了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和處理效率。
據了解,2017至2022年,南部水環境質量位居全市第一,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大氣環境質量進入達標縣序列,生活垃圾及污泥處置全部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
和美城鄉宜居宜業
在南部縣廣袤鄉村,一棟棟民居各具特色,青山環繞,鳥語花香,給人村美景醉的悅然之感。南部縣城,碧波蕩漾的嘉陵江蜿蜒穿梭,清流潺湲;一處處公園、濕地植被豐茂,彰顯“藍綠交融攬勝景”的山水魅力。

“在鄉村,按照‘生態打底、綠色發展’的思路,堅守‘自然、生態、親水’原則,統籌生態與人文協調發展,探索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治三動三融’新路子。”任勇說,以場鎮為重點,以鐵佛塘—八爾湖、定水—雙峰、火峰—長坪“三大產業環線”為示范,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村莊類型,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68座,采用“厭氧+三格化糞池+田間池”工藝建成一體化處理設施526個,采用“三格化糞池+沼液池”工藝建成聯戶化糞池5萬余口、“廁污共治”3000余戶,全縣70.9%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好的生態環境與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相互成全。每逢周末或節假日,一批批游客絡繹不絕。“很多人來這里享受藍天白云與青山碧水。”在升鐘湖畔經營民宿的村民們說,環境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
“在城市,依托依山傍水的自然稟賦,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厚植優質山水環境,高品質建設‘一江三溪五園’,形成讓人過目不忘、銘記于心的公園城市魅力。”任勇說。南部城市也悄然展露新顏,南部市民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意識不斷增強,厲行節約、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已成為時尚。
“河暢,水清,街凈,城美……這些美好匯聚,幸福感就在‘家門口’落地生根。”如今的南部,生態底色靚麗,城鄉美景如畫,生活美好如詩。生活于此的人們,細細品味著身邊的美好,幸福感油然而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