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4日電 (李同周 廖桂華)近年來,西充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川東北教育強縣”建設目標,統籌推進教育均衡化、現代化、信息化,教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師資隊伍素質整體提高,基本構建起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教育體系。
提升辦學“軟件”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近年來,西充縣深入實施“三名工程”(名學校、名校長、名教師),目前已建成“名教師”工作室10個,培育“名教師”96名,建成“名校長”工作室4個,培育“名校長”37名,創建“名學校”4所。
“對每一名學生,給予愛的同時,也要原諒他們的不完美,要給予孩子盡可能多的耐心和寬容。”許兼是西充縣第二實驗小學校長,也是一名“名校長”。三尺講臺上,許兼用淵博的知識、深沉的師愛照亮莘莘學子前進的道路。
作為學校管理者,許兼特別注重老師們的團結與合作,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和青年教師進行分享交流,以良好的師德影響感染青年教師,幫助青年教師樹立起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責任感和光榮感。
“‘名校長’培育方式主要是以‘名校長’工作室為單元,組織工作室成員到南充、重慶等地的名校考察學習,進行管理經驗交流,實現管理能力提升。”西充縣教科體局副局長朱仕剛介紹,該縣以“名校長”工作室為抓手,將名校先進管理經驗在全縣學校推廣;以縣教研室、教師進修校為培訓龍頭,對薄弱學校教師開展訂單式培訓;常態開展“新教師過關課、青年教師達標課、骨干教師示范課”、學科教學技能競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競賽、“三課三賽”等實踐活動,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通過“名教師”“名校長”的培育和名校的創建,西充培養一批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名教師”“名校長”。充分發揮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逐步形成名師帶骨干、骨干帶全員的傳幫帶體系,全縣教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注重素質教育
日前,在西充中學高2022級21班教室的大屏幕上,一堂“光的全反射”物理課正在開講。同學們聚精會神聆聽,并按視頻中老師的指導開展課堂互動,物理老師張淋根據直播內容為學生作進一步講解。
“這節課上的是‘巴蜀云校雙師+課程班’課程。我校與重慶市巴蜀中學校合作,有互動、有計劃、有落實、有把控地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異地同堂享受名校教育資源。”張淋說,兩校主要在線上教研教輔資料共享、教學課件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
據介紹,2022年7月,西充縣與重慶市巴蜀中學校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巴蜀中學校整合優質教學、教研、教培、科研等資源,通過“十二個同步”“六年一貫制培養模式”“強基計劃”等方式,向西充縣各中學校輸出優質基礎教育資源,進一步提升西充學校的管理水平、教學質量。
近年來,西充縣積極探索云計算、大數據時代下現代教學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對各種教學資源與教學信息充分整合,全力打造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智慧校園。
同時,為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個性化成長,西充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教育質量為核心,以特色教育為突破,明確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點、人人有特長的特色學校建設思路,努力豐富教育內涵,全面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品位。
西充縣示范幼兒園倡導“一花一世界”的教育觀,用欣賞、等待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西充實驗一小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打造了72個社團,包括音樂、體育、剪紙等傳統項目,以及電腦編程等創新項目……各校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豐富和拓展教育內容,推動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校園文化。西充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被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成功創建為全國科普示范縣,被表彰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