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5日電 (劉忠俊 鐘燁)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天府新區眉山”)綜合行政執法局透露,該局依托北斗、遙感、AI等技術打造智慧環衛系統,按“機械清掃”“人工普掃”等7種任務類型對城市渣土、環衛車輛過程進行監督和考核,并全國首創大數據AI解譯“北斗+視頻”融合賦能監管,實現作業全天候自動化監管。

近年來,天府新區眉山加快推動衛星遙感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物聯網監測等先進數字技術廣泛生動融入城市“智”理,打造“一網統管、一鍵全知”的智慧城市服務平臺,將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環湖東路和川港大道交叉口附近清運點垃圾臨時增多,請及時開展清掃清運。”垃圾清運車駕駛員郭正接到指令后,隨即駕駛清運卡車趕往工作目的地。同時接到指令的還有附近負責該區域垃圾清掃的環衛工人陳紅梅。
搜集清運點周邊垃圾,清掃附近路面與綠化帶,將垃圾桶推掛至清運車上,待垃圾入車再將空桶歸位……兩人緊密配合,工作迅速完成。而在智慧城市服務平臺指揮中心,天府新區眉山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也對區域各環衛作業面、垃圾清運點等進行實時監測、調度處理。大屏幕上,環衛工人、各類環衛車輛與垃圾清運點由不同圖標標示,分布在高精度城市地圖中,連同城市道路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

“短時間內作業過的道路和點位,系統中呈現為綠色,而臨時出現需作業,或12小時未作業的則標注為紅色,平臺配備的AI算法還會根據實時人流量、點位近期垃圾增加速度、監控畫面等參數進行細節調控和提示。”天府新區眉山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稱,“智慧環衛”接入平臺以來,垃圾實現了“日產日清”。

目前,“智慧環衛”系統已接入100余條道路,環衛車輛50余臺,環衛人員280余人,可對作業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和追溯,讓工人少跑“無用路”的同時,作業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充分借助衛星+大數據用科技賦能城市治理,加快構建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服務平臺,不斷探索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實踐。”上述負責人稱。
據悉,下一步天府新區眉山將加快基于“天空地一體化”技術平臺建設,統籌住建、交通、教體、社事等領域融入,形成數據共享、資源互通,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解決方案,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