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中新網四川

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蠶叢紀念系列活動在成都雙流舉行
2023年11月23日 19:4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3日電 (謝世全 謝川霞)鄉村要振興,文化要先行。為頌揚古蜀王蠶叢偉大功績,弘揚蠶叢創新精神,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以“頌揚與傳承”為主題的蠶叢紀念系列活動23日在成都雙流區黃水鎮白塔社區舉行。

  蠶叢紀念活動是一項傳統活動。據雙流縣志記載,清道光年間每年春秋兩季,時任縣令汪士侃均會率眾前往蠶叢祠祭拜蠶叢。在當天的紀念活動中,3名身著潔白連衣裙的圣女在蠶叢祠舊址前采集圣火,并將火種帶至典禮現場。隨后,在擊鼓13下、鳴鐘9下后,舉行了向蠶叢像敬獻花籃、誦讀頌文、歌舞頌揚等活動儀式,以此表達對首代蜀王的景仰之情,發出標記雙流地域文化的諍諍誓言。

蠶叢紀念系列活動現場。熊德成 攝
蠶叢紀念系列活動現場。熊德成 攝

  早在2009年7月,其時的雙流縣委、縣政府與四川省社科院聯合主辦“農耕文化的起源與演進:蠶叢與瞿上文化學術論壇”,最終出具了結論性報告,認為雙流瞿上城是古蜀農耕文明重要發源地之一。

  據雙流區檔案局原副局長、知名文史專家熊德成介紹,相傳古蜀國首位國王蠶叢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來率領部族從岷山遷至成都平原,并在瞿上稱王建國后,大力發展生產,他衣青衣,勸農桑,創石棺,開啟了燦爛的古蜀農耕文明。

  近年來,作為蠶叢故里主承載的黃水鎮白塔社區乘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東風,堅定實施“一核五化”整村運營思路,牢牢把握生態本底、文化積淀兩大資源稟賦,突出“山”“水”“人文”品牌優勢,緊抓空港花田等重大項目落戶的契機,聯動推進村莊發展、產業升級、文旅發展。目前,一批“強目的地性”文旅商業項目入駐白塔,“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集體建設用地變產業基地”正在變成現實。

蠶叢紀念系列活動現場。熊德成 攝
蠶叢紀念系列活動現場。熊德成 攝

  蠶叢是由游牧民族轉化成農耕民族的偉大先賢,更是中華第一個把山上野蠶改良變為家蠶的人。活動現場,圍繞蠶叢創新精神內涵挖掘、用數字科技與研學旅游相結合打造成都創新之城溯源和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等課題,四川省羌學會副會長周興琦,路客派(成都)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音樂制作人蔣偉等作了主旨發言。

蠶叢紀念系列活動現場。熊德成 攝
蠶叢紀念系列活動現場。熊德成 攝

  活動當天,雙流區瞿上文化研究會與四川遠海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擬開發營盤山—九倒拐—止戈鎮古蜀王蠶叢研學旅游線路;程祥音樂文化公司與雙流區黃水鎮白塔社區簽訂協議,同時在黃水鎮白塔社區九倒拐設立創作基地,通過原創音樂作品賦能白塔社區鄉村振興,并贈送由領銜音樂人蔣偉作詞作曲的原創音樂作品《走進蠶叢》。

  雙流區瞿上文化研究會會長鄧華瀛說,“一座城留下一個魂”,古蜀蠶叢精神不止于遙遠的記憶,更要擁有生機勃勃的未來,要在四川傳統文化中挖掘優質元素,形成唯一呈現符號語言,創新表達記憶、展現未來期許。(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日本系列精品 | 亚洲国产综合另人妖 | 日本亚洲色欧美 |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香蕉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