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閉幕式上,90歲的成都市川劇研究院著名劇作家徐棻榮獲2023年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戲劇)。“切盼后浪推前浪,愿聞新歌換舊歌。”徐棻用“不亦樂乎”來表達自己獲獎后的心情。
12月2日,川劇史上的第一位女編劇、從藝74年的徐棻帶著新書《自在飛花——徐棻戲劇代表作》來到了悅來茶園舉辦新書首發儀式。未來幾天,在川劇藝術中心,還將繼續開展徐棻系列優秀戲劇作品演出和學術性戲劇研討會,活動將持續至12月6日。
培養了“12朵梅花”
從28歲開始編劇事業至今,徐棻不僅創作了大量優秀戲曲作品,更用好戲辛勤耕耘“梅花園”,培養了曉艇、劉蕓、田蔓莎、陳巧茹等“12朵梅花”,為川劇事業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徐棻不僅是藝術海洋中的航標,同時也是一位親切的長輩,他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徐媽媽”“徐老媽”。“能夠出演徐老媽的作品,對于我而言是一件既幸福又幸運的事。”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陳巧茹曾出演由徐棻創作的13部作品,“徐老媽不僅在戲劇表演方面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她更是我人生的導師。”
退休廿余載仍在寫戲
徐棻曾說:“1958年畢業分配到四川省文化局,我學寫戲劇評論和劇本創作。1961年我調到成都市川劇院,成了專業編劇。1998年退休到2023年,我還在寫戲!我的一生用兩個字便可概括:戲劇!”
活動現場,許多和徐棻合作過的戲曲工作者都對徐棻表達了感謝。對于大家的感謝,徐棻顯得非常謙虛,“戲劇是整體藝術,而我只是一個打夯基礎的人。我的劇本可以受到戲迷們的歡迎,是因為大家的通力合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他們感謝我成就了他們,其實應該是我感謝他們成就了我。”徐棻說,“我想說,這個獎不是我一個人的獎,它應該屬于所有幫助過我的劇院、導演、演員、音樂師、舞美師,沒有他們的支撐,我的劇本只是一堆紙。如果大家覺得寫得好,勉強在書攤上可以成為一個文學本。”徐棻說。
徐棻還談道,戲劇工作者要追求精神的自由,不要因為急功近利去違背自己熱愛的初衷,在藝術的領域里獲得了靈魂的自由,就可以在藝術領域里“飛花”。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雅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