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zxjzzsc > 中國新聞網

“萬里長江第一城”打魚人退捕上岸之后:另一種方式與長江相處
2021年01月27日 1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社宜賓1月25日電 題:“萬里長江第一城”打魚人退捕上岸之后:另一種方式與長江相處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25日清晨,四川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隊員肖玉南與隊友登上沖鋒舟,在江面上開始了每日巡護。作為有著20年捕魚經驗的漁民,肖玉南從小在江畔長大,諳熟長江水道。2018年7月,他退捕上岸,加入保護長江珍稀魚類的巡護隊,由打魚人變為護江人。

  圖為1月13日,江安縣漁民肖玉南作為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隊員在江面上開始每日巡護。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地處金沙江、岷江、長江匯合的宜賓市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稱,這里不僅是長江上游特有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也是人類最后一次發現“水中大熊貓”長江白鱘的地點。為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在中國“長江大保護”的總體戰略下,上千名宜賓漁民放棄了世代傳承的技藝,于2020年10月之前退捕上岸。

  “上岸前幾年,我們已經很難捕到超過十斤的大魚了。”肖玉南伸長雙臂比劃道,自己從小跟著父親出船,當時遇到大魚往往需要二人合力才能拉出水面,而后來不僅大魚難覓,出船收獲的魚蝦也一年少于一年。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更多長江魚”,四川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每天都會采取多種方式巡江護河,今年春節長假亦計劃在保護區江段進行每日三次以上的巡護。據統計,兩年來,肖玉南與隊友巡江總里程超過13萬公里,解救誤捕長江鱘515尾。“漁民不僅水上生存能力極強,還熟悉魚情以及各類捕撈方式,對我們護江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巡護隊隊長周濤介紹。

  圖為1月13日,44歲的宜賓市江安縣漁民肖春上岸后成為了一名貨車司機,每晚都會去江畔散步。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巡江護江只是漁民退捕后的常見工作之一。從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正式開啟“一江兩湖七河”10年禁捕周期。在這場“人退魚進”的歷史性巨變中,為了讓上岸后的漁民生活有所保障,中國多地對漁民進行了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并提供了各類安置崗位。

  44歲的宜賓市江安縣漁民肖春上岸后在當地政府的推薦下成為了一名貨車司機,他的妻子則通過培訓進入紡織企業工作。“岸上生活沒有船上自在,但收入穩定,不用‘看天吃飯’。”肖春說,漁民多有“長江情結”,自己和妻子仍保留了每晚去江畔散步的習慣,“無論身處何方,看到長江就會有安全感”。

  江安縣動物衛生事務中心主任張新才介紹,讓逐水草而居的漁民回到岸上“重新出發”,是長江禁漁的工作重點之一。該縣共有漁民111戶,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剛過而立之年。有勞動能力的漁民會根據本人意向,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而年齡較大的漁民則通過發放補貼、購買社保等方式,讓其老有所依。

  圖為1月14日,宜賓市三江新區沙坪街道新興村65歲的漁民嚴正華在為碼頭上的躉船提供安全指導。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年過六旬的嚴正華是當地少有的誤捕過長江白鱘的老漁民。他一生中見過20余條上百斤的大魚,也親歷過因生態破壞漁民無魚可捕的困頓。正因此,早在上岸之前,嚴正華便立下家規——“好好讀書,不再打魚”,并常以自己兒子在北京擔任英語老師而自豪。

  退休后,嚴正華因為精通長江水性,每逢漲水、起霧之時,便會被村民請出山,為碼頭上的躉船提供指導。他告訴記者,最近數月,自己在晚間用手電筒照射江面,已能看到密集的魚群,偶爾還有魚躍出水面,這是水生態正在恢復的信號。“如果一直這樣護江,相信我們子孫后代也有見到長江大魚的一天。”(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六月综合 | 亚洲女同中文字幕 | 亚洲台湾国产综合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国产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首页 | 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