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采訪活動現場。 岳依桐 攝
中新網成都1月31日電 (記者 岳依桐)為期4天的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正在成都舉行。31日晚,新聞媒體聯合采訪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
據悉,經過綜合調研,民進四川省委會建議建設“川渝石窟國家文化公園”,加強川渝石窟保護利用,打造“點”“線”“面”相結合的巴蜀文旅融合發展廊道,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

圖為采訪活動現場。 岳依桐 攝
民進四川省委會副主委趙川榮介紹,在建設“川渝石窟國家文化公園”的過程中,應深入挖掘石窟寺蘊含的歷史內涵,探索完善文旅融合新路徑,“圍繞兩地共有的歷史文化元素,探索開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動,改善當地交通、住宿、餐飲、人居環境,提升旅游品質,將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發展優勢。”
致公黨四川省委會則建議積極搭建合作橋梁,助力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致公黨四川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肖劍書表示,冀通過深化兩地科技創新合作、引導兩地創新主體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等方式,推進成渝創新能力建設,并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培育多元科研創新主體。
肖劍書指出,促進區域內科技人才的流動和集聚也是關鍵所在。建議建立科技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建立與中國西部科學城相適應的人才政策協同機制、人才共享制度、平臺共享制度、人才推介平臺,同時推動成渝兩地高校在共同打造大學科技園區、共享課程資源、聯合培養學生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民建四川省委會建議打造人力資本高地,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民建四川省委會專職副主委王元勇指出,提高人力資本存量、提升人力資本質量、優化人力資本結構是未來成渝雙城經濟圈經濟增長的動力。打造人力資本高地,將為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民建四川省委會提出構建成渝雙城經濟圈“人力資本雙循環”戰略格局。王元勇介紹,成渝經濟圈人力資本循環即內循環,用整體性的成渝思維規劃人力資本的引進、流動和配置,側重于區域內的人力資本培養。另外,還應構建域內域外相互促進的人力資本循環,建立與海內外人力資本市場的緊密聯系和協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