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3月18日電(記者 賀劭清)記者18日從四川省教育廳獲悉,近日四川省教育廳印發《四川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提高中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嚴禁超標、超前教學”“摒棄低效重復的題海戰術”“合理調控課后作業”“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等要求。
在課堂測評方面,《意見》要求,教學中應科學運用課堂檢測,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即時性測評,精準了解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狀況。課堂測評應盡量避免唯分數傾向,摒棄低效重復的題海戰術,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加強生涯指導,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特長,并適時使用不同教學方式,根據學情、學段、內容、課型等現實需求,恰當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指導學生選取合適的學習方式,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和實踐探究,增長其知識見識,培養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
《意見》要求,要摒棄“唯分數”論,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重視思想方法的及時引入和適時建構,正確反映教學內容的內涵及其蘊涵的學科思維;努力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思想方法相結合,形成基本活動經驗,使學生獲取認識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正確思想和科學方法。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氛圍,改變“滿堂講,滿堂灌”的不良教學行為,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課后作業方面,《意見》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應強化實踐性作業,探索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高中階段應適當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小學階段作業不出校門,隨堂作業在校內完成,初中階段作業不超綱,高中階段作業不越界。教師應全面掌握作業完成情況,強化作業的批改及課后輔導,不能讓家長監督學生完成,不能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或簽核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存在問題的學生,要及時幫助、解答、輔導,把作業設計與批改作為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科學評價、診斷學情、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
《意見》要求,要指導學生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