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1日電 (吳平華 李太輝 嚴俊溢)在醫院里,護理工作是醫院最前沿的工作,護士是與患者和家屬接觸時間長的人。工作中他們甘于平凡默默奉獻,用心靈去溝通心靈,為患者帶去愛的呵護和貼心的服務。在龐大的護理隊伍中,也有一批共產黨員護士,他們用行動默默地影響著身邊的同事,在工作中彰顯著黨員的先進性。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護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簡陽市人民醫院的幾名黨員護士,傾聽他們的故事了解這個職業的艱辛和快樂。

劉會明:是黨員就該到救護一線去
為了照看6名嚴重燒傷病人,曾8小時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衣,一穿就是2個月;也曾為了抗震救災,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石渠縣……從事護理工作近30年,她經歷了太多沖上一線的時刻。1994年參加工作,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簡陽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護士長劉會明是一名有著15年黨齡的老黨員,47歲的她用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1996年簡陽禾豐鎮鞭炮廠發生爆炸事故,其中最嚴重的6名燒傷病人被簡陽市人民醫院收治,才參加工作兩年的劉會明被指派到特護病房。“燒傷病人最怕細菌感染,所以我們在工作時都必須要穿隔離衣,除了上廁所8個小時都不能換裝。”密不透風的隔離衣,她一穿就是2個月。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嚴重燒傷病人能存活下來的幾率很小,但在簡陽人民醫院的6名嚴重燒傷病人都脫離了危險期轉入普通病房治療,這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轟動,不少人都認為這是奇跡。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劉會明主動報名前去參與救援,她和同事們坐汽車經過30多個小時1200多公里的艱難行駛到達石渠。石渠海拔4280米,距離玉樹100多公里,不單是重災區還是災區里海拔最高的。當地的人民醫院已經在地震中成了廢墟,一頂頂帳篷就是劉會明和同事們救治患者的戰場。劉會明因為高反每一步路都走得艱辛,每一次呼吸都在喘氣,但她知道越是這種時候,黨員就必須擔重任挑大梁,最終她克服高反和同事們一起圓滿的完成了救援任務。11年過去了,每當劉會明回顧起這段千里救援,內心是驕傲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無愧胸前佩戴的黨徽,無悔當初的入黨誓言。

陳麗:患者認可是最好的獎賞
“24小時內不要洗澡,如果穿刺點有紅腫、發癢的情況都是正常的,不要用手抓……”這樣的對話,在簡陽市體育館新冠疫苗注射點工作的簡陽市人民醫院護士陳麗每天都要重復無數次,從早上7點20一直工作到下午6點半,因為注射疫苗的市民較多,陳麗和同事輪換著吃了午飯一直沒有休息過,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前往疫苗注射點工作了。
今年30歲的護士陳麗是一名共產黨員,在簡陽市人民醫院A級綜合病房工作。在陳麗看來,醫院雖然有著許多生離死別,但每天也都在上演著一個個暖心的故事,醫務人員不同于其他職業,有時像戰士有時又像病患的朋友。
“2020年12月11日,成都郫都區發現本土感染病例,接到赴成都核酸采樣的緊急通知,因為頭一天是夜班,我剛剛起床沒來得及收拾就趕往集合點了。”陳麗說,到達采集點郫都區平康村時已經晚上8點多了,所有人都顧不得饑餓,穿上防護服就開始工作了。“去的時候當地社區已經組織好居民在采集點等候了,時間緊任務重,不要說吃飯忙的時候大家連水都不敢多喝。”采樣工作也讓陳麗印象深刻,和被采樣者面對面,雖然有椅子但所有采樣護士都是站著的,因為這樣視野更清楚。這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從晚上8點多一直到凌晨1點半,陳麗笑稱,那天是她長這么大站的最久的一天。“其實和在醫院的工作相比采樣工作也并沒有更累,但是給我們的心理壓力要大一些,畢竟有感染風險。”陳麗說心里雖然害怕,但面對疫情,醫務工作者就必須像戰士一樣沖上一線,自己也是一名黨員更不能因為膽怯而當逃兵。
除了當“戰士”,更多時候陳麗更像病人的朋友,甚至是兒女。“我們科室大部分病人都是老年患者,俗話說‘老小孩’、‘老小孩’,在面對他們的時候你不能用護士的身份去要求他們,更多的時候是把他們當家人,哄著他們。”陳麗說,在所照顧的病人里,給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金的老年患者,他在住院期間陳麗一直都親切的叫他“金爺爺”。當過兵的金爺爺快90歲了,偶爾也有小孩脾氣,但一直很配合醫護人員治療。金爺爺去世后,家屬在忙完后事時還特意來到科室來感謝了醫務人員,讓陳麗和同事們都很感動。
患者或者家屬的認可,讓她們在平凡的工作中獲得了價值感和成就感。陳麗說,人們喜歡稱呼護士為白衣天使,但她們自己知道,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只為當初許下的南丁格爾誓言。

唐中華: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當初為什么入黨?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敢于沖上第一線。”簡短有力的一句話,字字鏗鏘,而說出這句話的唐中華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無愧于胸前的黨徽。1987年出生的唐中華今年34歲,是簡陽市人民醫院的一名男護士,2007年入黨的他已有著14年的黨齡,是一名真正的老黨員。
2018年10月,簡陽市委組織部需要派遣17名醫護人員前往甘孜州德格縣進行醫療支援,簡陽市人民醫院有1個名額。從簡陽到德格縣需要從成都乘坐4個多小時的班車到康定,再從康定坐12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并且德格縣整體海拔3000多米,體質差一點的人去了很容易產生高原反應,這些因素讓不少人都有些猶豫。但唐中華沒有畏懼,他主動向黨組織申請,要求前往支援。
為了幫助德格縣人民醫院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制度,唐中華先后輾轉護理部、艾管辦、院辦等多個崗位,在德格縣人民醫院艾管辦的工作經歷讓唐中華印象最為深刻。由于條件落后,當地人艾滋病防治知識一片空白,有些病人覺得患病是丟臉的事,有的病人因為距離醫院太遠嫌治療麻煩。為了解決這一情況,唐中華給醫院建議,由醫護人員上門進行思想勸導,對于不方便取藥的病人,則采取把一部分治療藥物下放到各村鎮衛生所,一部分藥物親自送上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德格縣一呆就是2年多,除了過年期間,唐中華幾乎沒有時間回簡陽。“比較遺憾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也很感謝老婆的支持,我不在的時候,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是她一手在照顧。”唐中華表示,雖然與家人兩地分隔,但在德格縣的收獲也讓他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實。德格縣人民醫院在唐中華的建議下,建立預檢分診系統,疫情期間通過預檢分診讓發熱病人能第一時間隔離、治療,防止疫情影響擴大化;設置了技能培訓中心,對當地醫護人員進行技能操作培訓;帶領醫院參加2019年全國縣級醫院擂臺賽,榮獲最佳優秀案例獎。
曾敏:見證身邊黨員的淳樸初心
“參加工作時工資才90多元一個月,工資低、責任重、事情也多,很多人半途就選擇了轉行,好在當時院里不少老黨員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堅持下來。”曾敏說。
已經53歲的曾敏是簡陽市人民醫院腫瘤科護士長,88年參加工作,2004年入黨。作為一名在醫院工作了33年的老員工,曾敏見證了醫院的發展,也見證了老一輩黨員的淳樸初心。
“我的護士長陳立華帶給我的影響最大,最初時候就想當一名她這樣的白衣天使。”曾敏說,剛參加工作時,那時人手不夠很多工作都需要由護士長親自完成。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是用本子進行登記,蠶豆病(急性溶血性貧血)那兩年很流行,時常有家長在半夜帶孩子來看病,“白天要上班晚上經常加班,護士長不放心夜班護士工作,經常下班了兩個小時都還沒走,白天也會提前來上班。”來的最早走的最晚,除了對工作、對病人盡職盡責,陳立華手把手的對新人護士教學也讓曾敏印象深刻。“其實當時醫護人員整體工資都不高,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護士長要這樣辛苦,但她卻告訴我們,醫務工作與其他工作不一樣,疏忽大意有可能就會導致病人失去生命,當護士一定要有敬畏、懂責任。”曾敏說。
除了護士長陳立華外,手術室的張同欽醫生也是曾敏入黨的另一位“引路人”。手術醫生是醫院最辛苦的崗位之一,特別是遇上連臺手術時,經常需要彎腰工作十余個小時,大多醫生都會在手術間隙進行短暫的休息。“有一次我進手術室做術前準備時,看見才做完手術的張同欽老師正在整理手術設備,直到看到我進來,才叮囑我做好消毒工作,然后直接靠在墻邊進行休息。”曾敏說,正常情況下在醫生進行手術之前,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術前準備,但在當時由于手術設備落后,人員不足等問題,術前準備的過程都沒有現在迅速。
曾敏說,如今簡陽市人民醫院已經有32個黨支部546名黨員,再有兩年她也快退休了,希望年輕一輩的黨員能繼承老黨員愛崗敬業的精神,更耐心的對待病人,為醫療事業奉獻終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