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5日電 (劉剛 張華鵬 張偉)近段時間以來,雅安市蘆山縣各級人大代表紛紛投身“我為群眾辦實事—鄉村振興我出力”活動中,充分發揮“參與、推動、帶頭、示范”作用,在圍繞“實現一個目標、緊盯兩大主題、扮演三重角色、構建四大機制、堅持五個結合”和建設“美麗蘆山·宜居鄉村”具體工作任務中,展現了新時代的新作為。

實現一個目標。全面推行“1+N”聚能模式,挖掘人大代表的資源和潛能,發揮人大代表的優勢和特長,組織農村、機關、企業代表,緊扣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堅持“真、實、效”原則,打出人大監督“組合拳”,助推實現“業興、民富、人和、村美”的“美麗蘆山·宜居鄉村”目標。
緊盯兩大主題。持續開展“雙走訪”,以“六個機關”建設為統攬,引導各級人大代表圍繞轄區企業生產要素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等社情民意新期盼,著力為企業和群眾搭起一座“連心橋”,促進人大代表更好地傾聽民聲、暢達民意、溫暖群眾、紓困解難;勇于思想大解放,牢記雅安市委對蘆山“小縣要有大作為,小縣要有大貢獻”的囑托,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圍繞產業調整、結構轉型、資源優化、作風轉變等方面,對縣情、目標、思路、措施再審視,帶動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新一輪的蘆山發展中,凝聚起追趕跨越、綠色振興的強大合力。

扮演三重角色。當好鄉村振興的司號員。自覺找準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站在新農村舞臺的最前哨,吹響鄉村振興沖鋒號;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切實抓好人大代表隊伍自身建設,提升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在思想解放、敢于擔當、開拓創新工作中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站好鄉村振興的監督崗。堅持從全縣的工作大局出發,運用“切口小、切口深、振動大、效果好”的監督工作方法,圍繞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工程、村民自治綱要、農民增收渠道、鄉村文化繁榮、生態保護機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情況開展針對性監督,讓監督成果真正體現實際、反映實情,為黨委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構建四大機制。建立代表述職機制。把人大代表在鄉村振興中為民辦實事情況納入年度向選民述職的重要內容,接受選民的公開評議,倒逼人大代表更好地發揮作用;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定期召開專門會議,聽取基層人大在組織發動、工作進展、群眾評價、存在問題等方面的匯報,集中會診、統一步調,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建立日常督導機制。成立由四名副主任為組長的督導組,每季度深入鄉鎮,對照階段性工作內容,開展跟蹤督導,提出整改意見;建立工作考評機制。制定專項工作年度考評清單,細化考評內容,嚴格考評標準,強化考評結果的運用,把人大代表隊伍鍛造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堅持五個結合。與黨史教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明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工作思路,以黨史學習教育推動專項行動見成效,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凝聚力量;與推進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結合起來。順應新時代區域發展大勢,集聚發展勢能,增強發展動力,早日建成特色氣候康養基地;與災區綠色發展振興示范縣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生產、低碳經濟生活方式的轉變;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結合起來。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打造出更多惠及廣大群眾的宜居鄉村典范;五是與代表依法履職行權結合起來。把專項行動成效納入代表評星定級的重要內容,增強代表自覺履職、主動履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提升代表履職實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