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8日電 (王超明)令人迷醉的四季花海、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的大旺竹海、驚險刺激的叢林漂流、盛名遠播的酒莊群落……28日,走進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猶如走進“花的世界、竹的海洋、水的樂園、酒的天堂、茶的故鄉”。

“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納溪按照“全域景區”“多規合一”思路,先后出臺《全域旅游概念性規劃》《全域旅游文化策劃》《推進全域旅游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緊緊錨定各項創建要求,從體制機制創新、政策資金保障等方面精準發力,大力提升全區各項旅游基礎設施,全力“催化”創建工作進程。設立3000萬元文旅產業發展基金并逐年遞增,每年整合農業、林業、水務等項目資金以及撬動社會投資不少于30億元投入文化和旅游發展。

在強有力的高位推動和政策資金保障下,納溪各項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也在加速提升完善,文化和旅游產業收獲滿滿。近年來,納溪先后摘獲“中國最美文化旅游名城”“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等近40項榮譽。同時,納溪還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四川省唯一的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調研聯系點,“四變四融”文旅改革發展經驗和全域旅游發展經驗分別在全國、全省交流推廣。

在護國戰爭博物館瞻仰先烈英勇事跡、在鳳凰湖景區親水嬉戲、在龍湖水香體驗鄉村田野樂趣……隨著納溪全域旅游不斷發展,特別是“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當地可供游客體驗的新業態和新產品越來越多,納溪旅游的粘性也越來越強。
納溪以爭創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命名縣為契機,從推動文旅深融合、狠抓產業大升級、打造醉美目的地三方面著力,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生態旅游、農業觀光休閑旅游,持續擦亮“‘納’里很美‘溪’望您來”特色名片,讓游客、群眾充分享受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
護國鎮梅嶺村是“納溪特早茶”核心產區,借助建制調整“六村合一”的良好態勢,統籌打好特早茶規劃、生產、銷售和茶旅融合“組合拳”,連片標準化茶園6萬畝,帶領2000余戶村民依托茶產業走上致富路。
如何讓游客留下來,深度體驗“茶”生活?梅嶺村黨委一班人圍繞茶主題、依托茶資源,開發茶山旅游、采摘體驗、“茶家樂”等鄉村旅游項目,打造“茶景結合、茶旅一體”的茶旅景區,形成集“吃、住、游、玩”于一體的精品茶旅項目,一幅美麗茶鄉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每逢周末,游客們走進梅嶺茶葉主題公園,游茶園、觀茶廠、住茶居、吃茶宴、看茶景……村里的‘茶家樂’戶戶客滿。”護國鎮梅嶺村黨委書記朱春說,下一步,還將對各項設施進行提檔升級、讓游客在每一塊茶園中都能充分體驗茶文化,讓鄉村旅游越來越火。
如今的納溪,“吃旅游飯、賺旅游錢”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全區旅游從業人員年均增長20%,景區周邊群眾年均收入超過3萬余元,幫助近3萬人脫貧解困,納溪區連續三年獲評全省農民增收先進縣。
如今納溪,處皆是景。在文旅融合發展的理念下,全區建成A級景區7個,其中國家4A級景區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各1個,構建以護國戰爭紀念館為核心的“紅色+”研學景點,打造以大旺竹海為代表的“康養+”景區,推出以花田酒地為代表的“旅游+”鄉村旅游精品,成功舉辦“中國美酒音樂歡樂季”“四川省鄉村旅游文化節”“四川省茶葉開采周”等文化旅游節慶活動,獨具本土特色的節慶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群眾、游客各得其樂、各美其美,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全區旅游收入較2012年增長680%,接待游客量較2012年增長35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