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6日電 (劉忠俊 王麗)眉山市青神縣林業和園林局16日透露,該縣通過大力實施竹文旅融合戰略,將竹編產品與東坡文化等相結合,讓園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家園變公園,助力鄉村振興。

天池村是青神縣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莊,這里的土質不適合種植傳統作物。2008年,該村開始推廣竹種植,村民李開明也趕熱潮,承包了500畝的山林種起了竹子。“一年大概有10萬元至20萬元的純利潤。”李開明算了一筆賬,現在人工成本在人民幣100元或200元一天,種竹后大多時候只需在天干時補水,半年施一次肥,其余時間基本不用管,竹子自己生長,這樣可節約一大筆管理費。目前,天池村竹林面積達2.5萬畝,村民依托竹林賣竹苗、搞加工增收,天池村也因竹脫貧摘帽。天池村因竹而美,因竹而富,竹林也成為村里一道風景線。

近年來,青神縣通過“兩園”(即青神竹編產業園、斑布健康竹產業園)引領,集聚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等50余家,解決就業崗位1萬余個。與此同時,當地還大力實施竹文旅融合,打造竹里院子、竹里巷子、四季賞螢館竹里螢光等項目,推出竹編研學游、竹編文化游、熊貓親子游等精品非遺旅游線路和特色旅游商品,讓園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家園變公園。村民通過出租閑置農房、經營鄉村旅游業態、就地就近務工等增收。2022年,青神縣農村居民收入2.48萬元/年,竹產業綜合產值達70億元。

“‘竹藤師’職業已納入國家職業分類體系,將進一步促進群眾就業創業。”青神縣林業和園林局局長張旭表示,“竹藤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不僅提升了竹產業地位和影響,更是當地因地制宜加快特色竹產業發展壯大的新突破口。
張旭表示,未來青神將堅持“植一片竹林彰顯生態,造一張竹紙領跑行業,編一根竹絲傳承非遺,辦一場竹會聯通世界”,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壯大竹產業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