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3日電 (龍婧 黃雨聰)“姥姥,你看我畫的好不好看呀?”11月3日,走進瀘州市納溪區安富街道丙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幾名退休人員正帶著一群孩子學美術、做手工、玩益智游戲,氣氛溫暖親切。孩子們口中的“姥姥”,實際與孩子之間并沒有血緣關系,他們被居民暖心地稱為社區里的“共享姥姥”。

“社區里的雙職工家庭多,小孩周末有時無人看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吸納社區里時間多、有意愿、有能力、身體健康的退休老人,義務幫忙照看小孩。”談到成立社區“共享姥姥”志愿服務隊的初衷,丙靈社區黨委書記吳玲介紹到。
對于廣大上班族來說,周末上班與孩子休假時間不同步,孩子們在等待父母下班的這一段時間里,由社區“共享姥姥”志愿服務隊幫忙照看,極大程度的解決雙職工家庭的煩惱。
“退休后,空余時間很多,發揮一下余熱,在社區里照看小孩,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同時,也享受了助人之樂,很有意義。”退休教師肖友芳高興地說。丙靈社區成立“共享姥姥”志愿服務隊后,肖友芳主動加入,給社區的孩子們講故事、做游戲成為她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和孩子的爸爸平時上班很忙,下班回家都晚上7點以后了,這段時間多虧了肖老師照顧小孩,幫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我們可以安心上班,孩子的學習也進步很大。”丙靈社區居民陳佳說。
大手牽小手,心靈相互慰藉,老人們在照顧孩子們的同時,掃除了晚年的孤獨寂寞,每天笑口常開。“一個人在家心里空落落的,幫忙照看社區的孩子們,我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既享受了關愛他人的愉悅,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共享姥姥”志愿服務隊成員韓春梅對眼下這項工作特別滿意。
“‘共享姥姥’在社區搭建起一條社會‘情感紐帶’,對參與志愿服務的老人來說,有的子女沒在身邊,家庭缺失的能在這里找到寄托;對接受照看的孩子而言,能學會感恩與珍惜;對社區而言,能促進鄰里間的互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吳玲表示,丙靈社區“共享姥姥”志愿服務隊已有7名成員,平均年齡55歲。在這些志愿者的奉獻下,社區洋溢著溫馨和睦的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