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3日電 (歐陽漆)為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業發展環境,讓廣大群眾用自己的勞動實現致富增收。今年9月以來,汶川縣對威州鎮雁門村10.2公里長的通村道路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進行建設,經過4個月的緊張施工建設,目前,該項目已正式進入路面硬化階段。

12月12日,在汶川縣雁門村青坡組通村道路路面硬化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分工明確、配合嫻熟,施工車輛往來穿梭,平整的水泥路面逐漸向前延伸,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同時,汶川縣發改局、威州鎮相關負責人對工程進行了全程監督,并開展現場抽查,嚴格落實工程建設標準,嚴把道路建設質量關。

據介紹,截至目前,這個項目已吸納158名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參與務工,已通過一卡通平臺發放勞務報酬54.26萬元。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采取以工代訓的方式,增強了當地群眾的就業技能。
工程完工后,預計將按月發放勞務報酬超過175萬元,當地群眾人均能增收約11600元。實施以工代賑項目,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激發群眾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轉變,最大限度發揮以工代賑項目“志智”雙扶,“魚漁”雙授的功能。
據悉,汶川縣2023年以工代賑示范工程總投資達54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500萬元,建設內容為硬化村內道路10.2公里;修建擋墻8處,2400立方米;修復破損路面2處,1500平方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