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經濟成績單
新經濟企業
達到43.3萬戶,同比增長18.3%,有7家企業達到獨角獸標準,8家企業科創板上市及過會
新職業人群
規模達到全國第三
“雙千” 發布會
2020年累計舉辦了10場活動,共計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吸引社會資本約626.7億元。
精準招引 重點企業
跟蹤在談項目616個,簽約項目114個,計劃投資總額達到1891.6億元
2020年,成都的經濟發展顯示出極強的韌性。探究其韌性發展的內因,“新經濟”是重要關鍵詞之一。
近日,財新智庫和BBD(數聯銘品)聯合發布《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2020年12月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12月,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為28.1,即新經濟投入占整個經濟投入的比重為28.1%。
從國內主要城市的數據來看,新經濟總量指數城市排名中,成都排在第二位,僅次于北京。記者梳理了此前6個月的此項數據排名發現,成都自去年8月至12月已經連續5個月排名全國第二,去年7月排名居于全國第三。
可以看出,在壓力與挑戰并存的2020年,新經濟成為成都經濟發展最不可忽視的動力之一。那么新經濟是如何發揮優勢作用的?
看全國變化
2020年12月新經濟行業
入職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2524元
2017年起,《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正式開始連續發布,對國內新經濟各項指標進行月度分析統計。
新經濟各不同行業的發展,構成了新經濟的總體量。根據2020年12月數據,國內新經濟指數中占比最大的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產業”,當月為總指數貢獻了8.5個百分點。新能源產業上升最快,為總指數貢獻了1.4個百分點。
從薪酬來看,2020年12月,國內新經濟行業入職平均工資水平為每月12524元,較2020年11月小幅上升,漲了93元,高于全國平均入職工資水平6.6%。根據該指數報告,新經濟工資主要來自5ljob、智聯招聘、拉鉤、趕集網等數個招聘網站的招聘信息,即對勞動力的需求工資。
此外,該數據報告還分析了不同行業關鍵詞在新增企業中出現的頻率變化。其中,增長最快的關鍵詞為建設工程、供應鏈、種植、醫療等。新能源、機械、材料和再生資源等也有較快增長。與此同時,旅游,酒店等與疫情有關的行業出現了顯著下降。
看城市排名
成都連續8個月居于前三行列
新經濟在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
該數據報告專門統計了國內城市新經濟排名情況。其中顯示,2020年12月新經濟總量城市排名前10名的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南京、成都、蘇州、東莞和武漢。該排序計算每個投入指標在所有城市中的排序百分位,再將百分位加權平均,體現的是近半年城市間新經濟總量排名。
而計算了本月綜合成本調整后的新經濟總量指數城市排名,前五名為北京、成都、上海、杭州和南京,成都排名第二。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成都自去年8月至12月已經連續5個月排名全國第二,去年7月排名居于全國第三。再往前看,成都已連續8個月居于前三行列。
對于著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成都而言,新經濟在城市的發展中正承擔起越來越重的作用。
一組來自成都市新經濟委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都全市新經濟企業已達到43.3萬戶,同比增長18.3%。有7家企業達到獨角獸標準,159家企業達到準獨角獸標準,8家企業科創板上市及過會。從人才數據來看,成都的新職業人群規模達到全國第三。
2020年3月,成都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首場發布會召開,成都宣布將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到2020年12月底,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以“城市智慧治理”專場作為收官之場,全年已累計舉辦了10場活動,共計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釋放城市場景建設項目投資約6400億元,吸引社會資本約626.7億元。
在精準招引新經濟重點企業方面,成都梳理了912家新經濟目標企業,其中,跟蹤在談項目616個,簽約項目達114個。在這些簽約項目中,10億元以上的新經濟重大項目48個,30億元以上的項目26個,50億以上的項目15個,100億元以上的項目10個,計劃投資總額達到1891.6億元。
今年,成都新經濟仍要發力。據成都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盧鐵城表示,2021年,成都將培育新經濟“城市合伙人”,力爭新增新經濟企業6.3萬戶。下一步,成都還將持續辦好“場景營城·產品賦能”雙千發布會,搭建“雙千”發布平臺“場景匯”,實現“無發布、不招標”和發布活動線上線下相統一。新的一年,成都將繼續牢牢抓住新經濟帶來的新機遇。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