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cjbd > 華西都市報

數智賦能 四川生豬養殖產業加速跑
2024年03月18日 09:22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曹惠君

  “100.99公斤、117.52公斤……”一群生豬正在圍欄里打著盹兒,此時,飼養員手拿“便攜式智能估重設備”對著豬從幾個角度“咔嚓”幾下,一張張新鮮照片出爐,同時重量也顯示出來。目前,該技術的準確度已趕超國外,成為智慧養殖的常態。

  “AI估重”是“智慧養豬”的一個縮影,更多的養豬“黑科技”正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作為全國養豬大省,四川生豬出欄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近日,記者從多家四川豬企了解到,通過生物科技、智能技術賦能產業升級,一場轉型變革正在掀起,“智慧豬”讓企業和行業擁有了應對挑戰的底氣。

  “AI估重”興起 “黑科技”助力養殖效率提升

  2月末,年味兒還未散去,成都市新津區寶墩鎮的油菜花已成片綻放。離鎮中心不到兩公里的地方,一棟五層高的淺黃色廠房十分顯眼,這里就是新希望六和旗下的新好農牧智慧豬場。

  新好農牧智慧豬場飼養員武思宏“精心呵護”了3個多月的種豬均達到100公斤左右,隨時準備出欄銷售。但每到給豬預稱重時,他都要大費一番周折:先要將豬趕到過道,再將它們轉到地磅上,不僅費時費力,豬大叫還容易產生應激反應。

  新好農牧智慧豬場總經理徐澤玉說:“除了過秤,還有‘人眼估重法’,但不同人員主觀判斷的重量差異較大。”

  為了更加高效和精細化地管理,新希望聯合北京新靈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出了便攜式手持視覺估重設備。

  據新希望六和設備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張志勇介紹,員工只需手持設備對著豬拍照,即可獲取豬的體重。目前,設備的估重精度達到97%,適用于各類育肥豬場景。相較于傳統的估重方式,使用該設備能提升效率近80%。

  經過百萬張圖片的采集和測試后,“AI估重”設備未來將繼續迭代,武思宏不久后也將用上該設備,方便他更好地管理豬群。事實上,他所在的豬場已實現了標準化的智慧生產。

  每天清晨,武思宏進入生產區后,首先查看顯示屏上的數據,并仔細觀察飼養環境和種豬的健康程度,其他的工作則全部交給智能化設備。

  “我們這還不是最先進的,智慧養豬正在從2.0過渡到3.0時代,生產效率提高了不止10倍!毙鞚捎裾f。

  產業升級改造 四川處于“基因芯片”研究第一梯隊

  “智慧養豬”正在四川遍地開花,稱重、喂養、體檢、防疫……各種科技設備層出不窮,標準化智慧生產不僅成為行業發展必然趨勢,在行業周期波動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成為各家企業聚焦的“關鍵變量”。

  在位于綿陽市三臺縣的鐵騎力士智慧豬場,精準飼喂管理技術已成熟運用,通過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等,可以實現對豬的飼喂量、飼喂時間、飼喂方式等進行精確控制和管理。鐵騎力士豬業事業部總裁崔喜忠說:“這套智慧喂食系統可以根據豬的生長階段、體重、健康狀況等因素,制定出最適宜的飼喂方案,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浪費!

  生豬飼養全面智慧化,育種也能全程數字化管理,實現進一步的產業升級。據了解,種豬的譜系、檔案以及選種選配,已從以往依賴經驗轉化為“計算”為先,要留哪一頭豬,淘汰哪一頭豬,數字化模擬能迅速給出答案。

  生豬育種的“黑科技”,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學院院長朱礪已研究多年,生豬基于“基因芯片”的相關研究正在四川多個企業和研究院展開。朱礪表示,四川的“基因芯片”技術處于全國第一梯隊,全國的生豬基因組育種和遺傳評估,最早試點就在四川。

  四川如此高度重視育種工作,育種成效十分顯著。截至去年6月,四川的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共有10家,數量為全國第一。還有14家省級生豬核心育種場,核心群母豬規模超過2萬頭。

  破解行業難題 “智慧豬”是應對“低谷”的底氣

  “近3年的‘磨底期’中,頭部豬企承壓前行,也在積極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朱礪說,越是行業低迷期,越要回歸根本,依靠科技發展降本增效。實現“川豬振興”,智慧養殖技術成為“有力武器”。

  朱礪說,希望頭部企業能帶頭主動優化產能,不管市場行情如何變化,發展根本是要提質增效!爱斎,確保每一個環節可控、可追溯是生豬養殖的目標。未來,生豬養殖的智慧化和機械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希望最花人力的重活、累活都能讓計算機解決,真正實現無人豬場管理的升級。”他說。

  作為最了解智慧化養殖的一代,在徐澤玉和武思宏為代表的90后“養豬人”眼里,他們相信產業“磨底期”只是“過渡期”,依靠更先進的技術,用多點耐心和責任心,便可以等待新的曙光到來。

  記者 朱珠

  (來源:華西都市報)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图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 | 亚洲男人aⅴ第一网站 | 综合精品天天夜夜久久 | 亚洲精品视在线看1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