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8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28日從成都中醫藥大學獲悉,成都中醫藥大學方劑學教授沈濤帶領該校藥食同源研究團隊研發了加入老陳皮、雞內金的中醫養生粽。該中醫養生粽一經推出便大受好評,由學校勤工儉學學生們組成的銷售團隊忙得不可開交。離端午佳節尚有一段時間,所有中醫養生粽已一銷而空。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傳統粽子一般以糯米為原料,然而部分人食用糯米后易出現胃脹、消化不良、積食等不良反應。成都中醫藥大學的中醫養生粽加入老陳皮、雞內金、桑葉、淡竹葉等中藥材,使其具有食不傷胃、補而不滯的養生保健功效。
成都中醫藥大學藥食同源研究團隊成員韓軍介紹,今年是該團隊第二年在端午節前推出中醫養生粽。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中醫養生粽調整了陳皮和雞內金的比例,口味更符合大眾。
陳皮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良藥,對于治療脘腹脹滿的效果極佳,粽子中加入陳皮可以有效解決胃脹問題。而雞內金是中藥里非常有名的消食類藥物,其中所含的消化酶類可以促進淀粉的快速降解,使得粽子里的糯米能夠在胃中快速消化,避免造成消化負擔。
粽子加入中藥材之后,口感和口味難免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如何讓中醫養生粽符合大眾口味?“我們在粽子中加入桑葉、荷葉、竹葉的超微粉,希望通過植物的清香氣來刺激食用者的食欲。”成都中醫藥大學藥食同源研究團隊成員張定堃介紹,團隊還在養生粽里加入了山楂和其他一些帶有酸味刺激的中藥材,以改善粽子過甜過膩的弊端。
據了解,成都中醫藥大學藥食同源研發團隊一直秉持著讓中醫走進百姓生活,不斷發掘和弘揚百姓生活中中醫藥元素的理念,讓民眾在衣食住行之中感受中醫、體會中醫、享受中醫。此次中醫養生粽的推出,體現了中醫元素與日常生活的融合,弘揚了中醫食養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