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4日電 (王海川 周靖靜)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在送往醫院的救護車上,該不該進行降血壓治療?這個問題,全世界沒有明確定論。近日,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上海市東方醫院和澳大利亞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共同發起的INTERACT4項目研究結果,在全球首次明確:針對出血性卒中患者在發病2小時內啟動強化降壓治療,將收縮壓降至130-140mmHg,可減少25%的致殘致死風險。
“也就是說,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護車上啟動強化降壓治療,是能夠獲益的。”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者林亞鵬博士說,“這一結果支持中國乃至世界診療指南的更新,為世界醫學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
據了解,世界頂級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影響因子158.5)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項在中國開展的救護車上對急性卒中患者超早期啟動強化降壓治療的前瞻性、開放標簽、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INTERACT4研究結果,該成果同步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第10屆歐洲卒中組織年會(ESOC)上公布。該項目的主要研究者、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林亞鵬博士表示,配備CT掃描儀和其他診斷工具的急救車,可以幫助及時識別腦出血患者,然后啟動強化降壓治療,是患者獲益的關鍵。
腦卒中,又稱“中風”,大致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全世界大約70%的腦卒中是缺血性的,出血性腦卒中雖僅占所有中風病例的四分之一左右,卻是最致命的中風類型之一,多達三分之一的患者在30天內死亡。
為更好地解決腦卒中臨床治療中的問題,2019年,INTERACT4研究項目啟動,歷時6年,在中國西部、東部的58家醫療機構進行。項目在四川、上海、山東、江蘇、安徽、云南等省份篩選了5487例疑似腦卒中患者,并成功入組2425例患者,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最具挑戰的腦卒中救護車血壓管理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林亞鵬博士是該項目的主要研究者、西部團隊的項目經理,參與研究方案撰寫、臨床研究國際網站注冊、臨床試驗保險購買、倫理委員會申請審批等諸多工作,還負責組建西部分中心的研究團隊,協調管理四川、云南兩省41家參研醫療機構。
“項目前期籌備、啟動培訓及實施監控流程復雜且繁瑣,參與單位和研究人員多、橫跨多個臨床科室,又要保證項目實施質量同質化、研究數據真實嚴謹性,使得INTERACT4項目極具挑戰性。”林亞鵬介紹。
成都醫學院黨委書記來建表示,學校和附屬醫院將進一步加強有組織臨床科研工作,進一步加強學校和附屬醫院跨學科協同合作,實現多學科融合發展;強化支撐,構建人才、學科、平臺、經費等全方位支持格局,全面推動學校臨床科研的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