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1日電(吳平華 謝彤 吳芊)產業興才能鄉村興,煙區富才能煙農富。近年來,宜賓珙縣在穩定烤煙產業發展的同時,指導煙農開展多元產業經營,提升土地綜合產出,助力煙農增收,提高當地村民就業率,描繪出“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美好藍圖。
近日,在珙縣上羅鎮下羅社區的煙地里,煙農尹帥正在拔除殘留的煙桿,他告訴記者,今年種煙收益還不錯,但他準備再種翻耕土地種點蔬菜增加收入。
近年來,珙縣以職業煙農培育為基礎,做好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根據季節特點,積極探索“以煙穩田、以煙穩糧、煙糧融合”協同發展模式,在“煙稻連作”基礎上,輔以蔬菜、大豆、油菜等糧食作物,實現土地長期有效規劃利用,提升土地綜合利用和產出,增加煙農綜合收益。據統計,今年已輪作水稻2000畝、間作蔬菜1400畝、油菜1000畝、大豆800畝,預計實現多元經營收入2000余萬元。
“以前用煤炭烤煙的時候,一炕煙成本要千多塊,現在技術改進了,一炕就節約燃料成本200元,真是太好了!”該縣玉和苗族鄉煙農王天仲高興地說。
為提升煙葉烘烤質效,減少煙葉烘烤損失,珙縣積極爭取資金,在基礎設施薄弱、恢復性發展區域大力興建密集連體烤房群,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新建密集型連體烤房70座,維修烤房100座,配置各類配套設備,均為最先進的生物質燃燒機、全自動控制儀等。
“不僅是節約成本,以前還存在污染大、殘渣多的問題,現在都是綠色環保的高檔機器,我們這兒的環境都好了不少呢。”煙農尹廷兆補充說道。
“我們把土地承包出去,然后給家庭農場干活,老兩口和孫兒的基本開銷就夠了。”上羅鎮下羅壩村民王付強說,家庭農場成立后,除了幫忙種植烤煙外,在農閑時節還會種植蔬菜、水稻、食用菌等,一年四季基本都有活干,一年收入3-5萬。
為穩定產業,給周邊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該縣綜合考慮、規劃,在下羅壩試點,把下羅壩打造成宜賓市第一個國家級煙區產業綜合體,從烤煙產業開始,到蔬菜、水稻、食用菌產業綜合體,產業集群逐漸壯大,村民收入逐漸提升,把“讓村民富起來,讓生活好起來”的美好藍圖慢慢變為了現實。
2023年下羅壩共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烤煙604畝,煙農售煙收入240余萬元。當地農戶土地租金收入60余萬元,務工收入100余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