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3日電 (張娟 廖輝)近年來,綿竹市錨定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目標,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在夯實鄉村振興基石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經統計核定,綿竹市2023年前三季度一產增加值實現31.8億元,增長4.6%,增速位列德陽第一。
高標準農田建設筑牢鄉村振興“耕”基
11月以來,位于孝德鎮毫照村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來回穿梭進行路基作業,施工人員協同合作,忙著打點放線、平整土地。看著一塊塊零散的土地即將變成肥沃良田,村民們喜上眉梢。

毫照村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包括田形調整3400余畝;新建、整治排灌渠33千米,配套渠系建筑物651座;田間道路整治19.7千米,配套設施606處,整個項目建設工期為120天。毫照村黨支部書記吳江介紹,以前是分散的小塊田地,旋耕機、收割機等大型機械使用不方便,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當地農田基礎生產條件,破解農業發展資源瓶頸,促進小田變大田,還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村發展,為鄉村振興、強村富農蓄能助跑。
在劍南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內,道路寬闊筆直,農田一望無際。田邊隨處可見小氣候監測設備、排灌系統。阡陌交通、田地成方、旱能灌、澇能排、溝相通、渠相連,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這里有了清晰的模樣。
綿竹市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高級農藝師呂興平介紹,結合中央提出的開展新一輪新增千億斤糧食建設項目,綿竹以規模升級、品質升級、設施升級、產業升級為導向,通過集中連片推進“五網”配套和“三化”聯動建設,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已建成園區高標準農田24500余畝,有效推動了全市糧食穩產增產,助推鄉村振興快速發展。
產業發展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產業興旺是解鎖鄉村振興的“關鍵密碼”。今年以來,綿竹市各鎮(街道)通過黨建引領樹品牌、抱團發展強產業、創收增效促發展,做足鄉村振興“成色”,繪出三產深度融合新畫卷。
11月28日,川青鐵路青白江東至鎮江關段正式通車,結束了綿竹不通動車的歷史。緊鄰綿竹南站的孝德鎮年俗村,也迎來了旅游發展的新機遇。

早飯過后,民宿“全秀拾光”的經營者張應全開始打掃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為游客營造舒適干凈的入住環境。“我以前開出租車,搬遷住進年俗村后,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應全說,他沒想到能住進這么好的小別墅,過上了讓城里人都羨慕的美好生活。乘著村里旅游發展的契機,他將家中閑置的四間房收拾出來做起了民宿,每年都能增加幾萬元的收入。
“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都享受到了旅游發展帶來的福利。”年俗村黨支部副書記雷振蘭介紹,依托獨具特色的村莊院落和良好的區位優勢,村里整合資源開發了旅游、觀光、住宿服務等24類經營項目,深入挖掘年俗、年趣、年味的文化內涵,打造一站式年文化休閑旅游度假區。同時,由村集體做給村民看,到村集體帶著村民干,成功探索“一干兩支多元”的發展模式,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從0至100萬元的重大突破。
村美民富產業興。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綿竹的一個個小村莊正在經歷華麗蛻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和美鄉村“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