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3日電 (郭僑 潘建勇)“裝車的時候小心一點,慢慢來,不要慌!”近日,眉山市仁壽縣寶飛鎮民權村果園里果香四溢,果農們穿梭其間摘下一顆顆飽滿的血橙,不遠處路邊大家齊心協力將一筐筐分揀好的血橙裝上貨車,準備運往遠方的市場。

73歲張美德以前曾是一名村干部,一心為群眾服務的他退休后閑不下來,自愿成了村上的水果“代辦員”。每到血橙剛剛著色時,張美德就挨家挨戶查看長勢、為果農傳授管理技術、了解產量和質量,詢問果農是否需要幫忙銷售。聯系好客商上門收購時,張美德還提前組織果農將血橙采摘分揀完畢,確保客商到果園就能快速地裝車。“每年大概要幫村民們銷售血橙上百萬斤,客商來自東北、寧夏、重慶等全國各地。”像張美德這樣的“代辦員”在民權村還有6位,這與當地血橙產業的發展路徑息息相關。
塔羅科血橙在每年12月開始成熟,進入采摘期,隨著果皮進一步著色,在春節前后口感達到最佳。民權村已有30余年塔羅科血橙種植歷史,家家戶戶都種有血橙,種植面積達到3000余畝,已成為該村的重點產業。“血橙的產量高,豐產期時最高畝產能達到5000斤以上,因為其自身的抗凍性,不怕冬季低溫,不用花時間去套袋。”民權村黨總支副書記陳婭娣介紹,果樹管理比較簡單,村里留守老人也能種,但銷售卻成了一個問題,久而久之,水果“代辦員”應運而生,成為了聯系果農和客商的紐帶。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為幫助果農打開銷路,民權村黨員干部們也常走進果園,指導果農通過視頻直播等方式銷售柑橘。同時,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宣傳銷售血橙,成為新一代的“代辦員”。“線上+線下”雙管齊下,一顆小血橙,如今已成為民權村的大產業,也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