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7日電 (伍排勇 楊玲)“今天來汶川來料加工致富工坊,主要是帶了幾個手工藝傳承人,學習來料加工技術,更好地把老百姓家門口就近就業做好,讓大家有更多的收入。”3月5日,在汶川縣七盤溝小微科技園來料加工致富工坊內一派繁忙,工人們正在忙著裁剪、縫紉、熨燙。一條條無痕內衣褲在這里生產加工并不斷發往外地市場,而在車間內,一群來自若爾蓋縣的藏族婦女們在車間里格外顯眼,她們正是來自該縣唐克鎮白河社區的“吉祥娃娃”非遺傳承人。

據介紹,為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若爾蓋縣唐克鎮白河社區成立了手工合作社。社員們以家鄉唐克鎮獨特的草原文化、牧區文化和民族文化為靈感,借鑒藏族服飾穿搭,將傳統民族文化和現代創新設計相融合,并與模具公司合作,設計制作了“吉祥娃娃”。同樣是居家靈活就業,與汶川縣來料加工致富工坊十分相似,為了讓社區婦女們能夠有更多的手工作品,社區帶領8名靈巧的婦女到汶川學習來料加工技藝,并準備在汶川接單,帶回社區進行加工生產,讓當地婦女能夠制作來料加工產品。
近年來,在浙江對口支援下,汶川縣率先在全州建起來料加工致富工坊,并逐步在全縣各鎮和村寨建成來料加工分車間,帶動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靈活就業。建在家門口的致富工坊不僅讓當地居民群眾實現靈活就業,還吸引州內各縣前來學習借鑒。
“通過這兩天在汶川這里學習無痕內褲的來料加工,我們也學會了內褲的加工、制作,我們希望能跟這邊合作,把來料加工帶到我們社區去制作、加工,把我們的其他婦女也一起帶動做來料加工。”若爾蓋縣唐克鎮白河社區群眾納木中在社區的手工坊從事“吉祥娃娃”手工藝制作已經4年了,她說通過對來料加工制作工藝的學習,回去后希望能夠與汶川簽訂訂單,填補手工坊制作的空閑期。
據悉,依托浙江豐富的原料資源和市場優勢,目前,汶川建成來料加工致富工坊分車間37個,并進一步拓展到壤塘縣、馬爾康市、若爾蓋等地,參與加工的工人達到1500余人,實現人均每月增收超過2200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