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8日電 (吳平華 侯佩茹)近日,成都鄉村振興專家人才綜合服務一團赴簡巡回指導暨簡陽市丘區現代農業科創轉化中心建設運營專題座談會召開。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2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簡陽,為建設運營好簡陽市丘區現代農業科創轉化中心獻計獻策。

“沱東生態農場”是天府糧倉“十園百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成都市“三個做優做強”24個重點片區之一,也是加快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以及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重點發展優質糧油、優質蔬菜、優質生豬、大耳羊、晚白桃、晚熟柑橘、特色水產“七大產業”,規劃面積118.94平方公里,涉及5個鎮(街道)、20個村(社區)。著力構建“一園一心一環五組團”空間格局(即一個園區——禾豐片區十萬畝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一個核心——丘區現代農業科創轉化中心,一條環線——鄉村振興示范環線,五個特色組團——尤安、連山、荷橋、協議和新合組團)。

其中,丘區現代農業科創轉化中心是沱東生態農場的核心引領,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058余畝,空間結構按照“三區四中心”(即研發轉化服務區、加工貿易物流區、田間試驗基地區,運營服務中心、研發轉化中心、孵化培育中心、加工物流中心)進行規劃布局。目前,已完成加工貿易中心—冷鏈物流中心(1期)建設,正加快推進研發轉化中心—產業研發中心建設,預計2024年7月前竣工。
“作為沱東生態農場的核心引領項目,我們正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但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也有困惑,比如已建設的加工物流中心和研發轉化中心如何有效利用,怎么運營?”簡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趁此契機向專家尋求解決辦法。
“規劃待建的運營服務中心、專家大院是否需要建設,還需投入多少,建成后如何運營才能體現效益?”“如何建設周邊試驗田、發展林下經濟,如何打造丘區旱作種業精品示范?”會上,簡陽市規自局、農發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何打通這些痛點堵點,想請各位專家學者支支招。
“要明確發展方向,突出地域特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教授方正鋒建議,修建專家大院,共建產業實驗室、產業研究院,注重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簡陽高質量發展。
“簡陽地處丘陵地形地貌,要充分整合各方資源,不斷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力,保障糧食生產能力。”成都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孫雁霞建議,要推進糧油、雜糧產業種植,發展林下經濟等,藏糧于地,牢牢護住“飯碗田”。
“需要找好丘區現代農業科創轉化中心功能定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雄建議,要立足簡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位優勢,結合簡陽實際,面向現代化農業,未來產業布局,打造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帶基地,實行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農商文旅融合發展。
在打造丘區旱作種業精品示范方面,成都市農林科學院都市所所長詹成波建議:“要樹立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思維,進行旱作農業區宜機化改造,引進適宜丘陵地區的農技裝備,注重職業農民、農機手培育,補齊生產設施短板,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培育領軍企業。另外,加工物流中心可作為鎮村兩級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集散中心,有效解決周邊鎮村農產品加工、配送等難題。”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此次專家學者們把脈問診“出良方”,出謀劃策“解難題”,為簡陽奮力奪取農業生產“開門紅”提供了強有力智力支持。目前,我市正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精神狀態,高質量推進沱東生態農場建設,多措并舉做好春耕備耕等工作,全力跑出“加速度”,勇奪首季“開門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