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有企業支持“四類地區”振興發展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省委、省政府同意建立國有企業“1+1幫1”機制,即由“1戶中央在川企業+1戶地方國有企業”結對幫扶1個欠發達縣,支持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
今年8月1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對“四類地區”振興發展作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強調要實施欠發達縣域結對共富行動,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示范和帶動作用”,助力推動“四類地區”特別是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
這次新聞發布會前,國有企業支持“四類地區”振興發展簽約儀式舉行,中石油四川銷售分公司、省旅投集團等8戶國有企業代表與金川縣、通江縣等4個欠發達縣代表進行了簽約。
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馮文生在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制定國資國企支持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振興發展實施方案,按照“產業優先、綠色低碳、互利共贏、務實作為”原則,以產業幫扶為重點,推動國有企業助力“四類地區”振興發展。
具體如何幫扶?馮文生列舉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擴大產業投資,二是深化企地戰略合作,三是組建振興發展基金,四是延伸拓寬流通渠道,五是持續助力鄉村振興,六是鍛造培育人才隊伍。通過國有企業和各類幫扶主體的真幫實扶,力爭到2027年,欠發達縣域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一批縣域十億級以上特色優勢產業初見雛形,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后發優勢充分體現,共同富裕邁出重要步伐,國有資本在欠發達縣域投資布局更加合理,引領帶動作用更加明顯,助力區域振興發展取得初步成效。到2035年,欠發達縣域經濟總量持續攀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更高臺階,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