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31日電 (吳平華 楊雪怡)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動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據了解,“教聯體”是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一種工作方式。
青羊區率先行動,12月27日上午,成都青羊區“教聯體”典型案例展示暨學校教聯體成立儀式在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舉行。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成立了學校教聯體,并牽頭成立校際博物館聯盟。

據了解,近年來,青羊區一直將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作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經過幾年努力,青羊區目前已構建起由上百所學校、上千家社會單位、上萬個學生家庭參與的育人“教聯體”聯盟,自主探索出一條符合青羊實際的創新實踐道路。
協同各方力量泡小西構建9大教聯體
活動現場舉行了學校教聯體成立揭牌儀式,成員包含健康、安全、思政、勞動、文教、公益、藝術、運動、科創在內的9大教聯體。“我們將聯合企業、大學、醫院、消防、文旅、民政、公安等多個單位部門,以及更多的社會力量,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共同推進學校教聯體建設,共畫學生成長‘同心圓’。”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有關負責人說。
現場,還舉行了青羊區校際博物館聯盟揭牌儀式。聯盟成員包括成都市草堂小學的草小微型博物館、成都市勝西小學的漆器博物館、成都市勝西小學文興分校的剪紙藝術博物館、成都市同輝(國際)學校的蝴蝶生態博物館、成都市新華路小學的經典字畫賞析館、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分校的陶藝博物館、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的中華燈彩博物館、潤心堂—大思政教育基地和傳承家風館。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表示,“校際博物館聯盟的成立,標志著我們將攜手構建一個龐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大教育生態場域,開啟教育協同發展的嶄新篇章。”
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黨總支書記周英帶來以《“聯”鑄育人共同體,齊“慧”成長同心圓》為主題的泡小西區“桐育園”教聯體主旨分享。周英說,學校成立了基于項目的“1+N”教聯體運行模式,以兒童發展為目標,圍繞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協同各方力量,共同構建協同育人教聯體,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她還以學校中華彩燈項目為案例,介紹了學校以中華燈彩博物館為載體,構建的以學校為圓心,家庭、有關部門、社會多方力量參與的“1+N”文教教聯體。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蘇建明、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公眾服務與社會教育部主任何莉麗、成都大學師范學院劉華錦教授也分別帶來了有關“教聯體”的精彩見解和實踐分享。各“教聯體”主體協同各方力量,確保協同育人工作的全面落實和實施,為“教聯體”發展事業注入更多智慧與力量。
青羊先行先試 構建家校社協育人“教聯體”聯盟
上個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動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確保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
近年來,青羊區一直將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作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致力推動“部門全程協作、學校全力主導、家庭全員盡責、社會全域聯動”協同育人新格局。
青羊區成立了由青羊區文明辦、青羊區婦聯、青羊區教育局、青羊區衛健局等七部門組成的家庭教育協調領導小組,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區域協同教育,帶動更多家長、社會力量參與;成立了成都市家長學校青羊區分校,首創家長學校“分校—子校—點校”三級網絡模式;開展了“校家社協同育人大講壇”“家庭教育大講堂”“種子教師成長營”等品牌項目和精品活動,覆蓋社區30余個,開展300余場,2萬余家庭受益。
今年5月,青羊區在區域“教聯體”上有了新的嘗試和突破,成立了上百所學校、上千家社會單位、上萬個學生家庭參與的育人“教聯體”聯盟,旨在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更好地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在不斷的努力實踐中,青羊區先后榮獲“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等多個榮譽稱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