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供圖
瀘州觀察 郭慧琳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繼去年成立破產管理人協會后,為提升破產案件審判質效,瀘州又出新招。1月12日,記者從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瀘州市破產案件監督管理平臺在今年1月1日啟用,意味著瀘州破產案件審判工作邁入“信息化審判、數字化辦案”的新階段。據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該平臺系全省首創。
據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劉劍介紹,瀘州市破產案件監督管理平臺啟用后,債權人直接在網上就可申報債權、網上開債權人會議等。同時,當事人直接在手機上和電腦上就能完成訴訟;法官對破產管理人履職進行監管,對破產管理人涉及的每個流程進行考核評分;法官還能實時看到破產資金,對其進行監管。
據劉劍介紹,該平臺具有便捷、高效、安全等特點。
從便捷來說,債權人通過該平臺可以實現債權申報、資料提交查詢、參與債權人網絡會議等功能,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同時,債權人會議基本實現零成本,這也意味著節約了辦案成本。
從高效來說,法官與破產管理人可以實現內外網同步交流與資料傳遞;平臺根據破產管理人履職過程中收集的數據,自動對破產管理人履職進行個案考核。劉劍表示,破產管理人在平臺的每一個操作環節都將留痕,法官會限定破產管理人每個環節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督促破產管理人,提高效率。
從安全來說,該平臺已與銀行金融城域網聯通,法官可實時查詢資金余額、審批資金用途。“以前資金監管比較難,每次查詢資金情況必須到銀行查詢,現在實現了實時監管,在自己電腦上就能看到資金情況。”劉劍說。
自2020年10月30日起,瀘州中級人民法院開始布局破產案件監督管理平臺,經過2個月試運營、調試和完善,2021年第一天正式上線。在破產案件監督管理平臺正式“上崗”過程中,劉劍表示,最難的就是打破壁壘,把法院的內網、外網和銀行的城域網“三網合一”,既要保證數據互通,又要保證互聯網的安全系數。
據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統計,目前瀘州市所有的破產案件共40余起,已經全部錄入了瀘州市破產案件監督管理平臺。劉劍說:“成立破產管理人協會、啟動破產案件監督管理平臺等一系列措施,提升破產案件審判,督促管理人更快更好履行職責,縮短了企業破產辦案的時間、“僵尸”企業的辦案周期,為瀘州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