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2月7日電 (記者 劉忠俊)記者7日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經過近7年的地質勘查工作,該州九龍縣境內探明一中型鋰鈹多金屬礦床,其中氧化鋰資源量3.3萬噸,氧化鈹資源量5946噸,達到中型礦山儲量規模。
據了解,九龍縣地處攀西平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西南,位于雅安、涼山、甘孜三市州結合部,幅員面積6770平方公里,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此次探明的中型鋰鈹多金屬礦床位于九龍縣打槍溝(地名)區域,礦床地處川西成礦帶最南部,屬花崗偉晶巖型鋰鈹礦床,具有目前全國罕見的獨立鈹礦體,并伴生鈮、鉭、錫、銣等稀有金屬。勘查工作共圈定14條礦體,其中鋰鈹共生礦體1條,鋰礦體5條,鈹礦體8條。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通過選礦試驗,該處礦藏的鋰、鈹礦屬易選礦種,回收率高,其他伴生的稀有金屬也達到綜合回收標準。目前已完成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和地質資料匯交,正在申請辦理劃定礦區范圍。甘孜藏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表示,該礦床的發現填補了川西地區花崗偉晶型礦床鈹礦獨立成礦的空白,有助于提升該地區鋰鈹稀有金屬礦找礦前景。
此外,經過7個多月的連續奮戰,甘孜州甲基卡3000米地質科學鉆探竣工,鉆井終孔深度達3211米,實現了98%的極高巖心采取率。經初步研究,已獲取的3000米巖心中成功發現1400米厚的偉晶巖,其中包括含鋰輝石礦偉晶巖帶和含鈹—鈮—鉭礦偉晶巖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