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4日電 (余翔 范勇 曾佐然)連日來,瀘州市瀘縣各地陸續進入插秧工作中,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

在方洞鎮屈灣村,瀘縣粟喻糧油專合社基地的農田里,農機手鄭光品正熟練地操作著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只見一株株秧苗均勻地插落在稻田里,很快就完成了一塊田的插秧工作。
“一臺插秧機一天可插秧50畝左右,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10—20倍以上,大大減少了人工插秧勞動力,而且機械化插秧秧株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生長均勻,管理方便,具有良好的增產效果。”瀘縣粟喻糧油專合社負責人劉世超站介紹。
粟喻糧油專合社在方洞鎮共流轉了2000畝土地,其中種植水稻1200畝,實現了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操作。插秧從3月19日開始正式插秧,預計4月20日左右能全部栽完。
在方洞鎮陳田村,瀘縣粟喻糧油專合社基地的農田里,瀘縣農業農村局農技專家正在指導蓄留再生稻的人工插秧與機械插秧對比試驗。
“為了減少水稻收割機對稻樁的碾壓,影響再生稻的發芽和產量,我們根據收割機的寬度預留出收割機收割行。”瀘縣農技推廣中心高級研究員陳應平介紹,今年農業農村局重點開展了蓄留再生稻的人工插秧與機械插秧對比試驗,探索出適宜機械化操作的模式。
“今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56.5萬畝,機械化插秧面積達30萬畝,占比70%,預計4月底前全縣將實現滿插滿栽。”瀘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尚卿介紹說。近年來由于農村勞動力數量逐年下降,人工勞動成本日趨升高,加大力度推廣機械化操作已是必然趨勢。為此,瀘縣高度重視農機工作,引導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對流轉的土地進行宜機化改造,擴大機械化率。
瀘縣穩定農機市場供應。積極指導農機經銷企業備足農機貨源,確保農機供應。目前,全縣各農機經營點已儲備微耕機、潛水泵及其他機具配件等農機具2000余套(臺),農機市場貨源充足,農民購機熱情高漲。近一個月,全縣已售賣農機具1300余臺(套)。
瀘縣抓好農機維修,組織農機維修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機進行檢查維修;通過電話、QQ、微信等線上方式指導農戶自行維護好農業機械,確保農機能安全作業;要求銷售企業對購機戶進行簡單的維修培訓,讓購機戶能用會修。
瀘縣做好便利農機購置補貼辦理。優化辦理流程,縮短機具核驗辦理時限,農業農村部門辦理時限由62天壓縮至20個工作日,財政部門辦理時限由42天壓縮至15個工作日,加快補貼資金兌付,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