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瀘州瀘縣:水稻“開種門” 掀開春耕生產熱潮
2023年02月16日 20:35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6日電 (范萬有 黃平 余翔)日前,瀘州瀘縣在海潮鎮紅合村開展2023年春耕生產水稻“開種門”活動,標志著瀘縣正式進入春耕生產的重要階段。

  在瀘縣海潮鎮紅合村水稻旱育秧基地,一派熱火朝天景象。村民們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熟練地翻土開箱、灌水施肥、拌藥播種、蓋土施藥、插纖蓋膜,大家配合默契,好不熱鬧。

  “我們專合社流轉了2600多畝土地,主要從事水稻,水稻制種以及油菜、高粱的種植。由于今年干旱,我們專合社在縣、鎮農技專家的帶領指導下,積極推廣旱育秧,預計的面積是500畝至600畝。”瀘縣粟喻糧油專合社理事長劉世超介紹。

  作為今年川南地區水稻播種最早的地方,去年瀘縣海潮鎮水稻種植面積2.2萬畝,其中紅合村水稻種植面積2660畝,旱育秧集中育秧基地36畝,傳統育秧85畝。

  “瀘縣海潮鎮是農業大鎮,面對今年春耕生產缺水的問題,我們及早謀劃,精心組織,發動群眾,目前,我們已將全鎮的23座提灌站進行檢修,將十幾公里的排洪渠全面進行疏導,并且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到田間一線,為老百姓開展農技服務,切實將糧食安全扛在肩上,端牢飯碗。”瀘縣海潮鎮黨委書記向德說。

  旱育秧與傳統育秧相比,具有適應性強,早播、早栽、高產、高效,有利發展再生稻等特點。近年來,瀘縣積極推廣水稻旱育秧技術,并定期組織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助農增產增收。

  “我們每年都會舉行‘開種門’,就是代表著我們的春耕生產正式進入了熱潮。我們在春耕生產中大力推廣旱育秧技術,這個技術可以節約用地,節約人力,節約用水,同時能夠達到高產高效的作用,每畝水稻可以增收80斤左右,農民每畝可以增收100元左右。”瀘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王孝芳介紹。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級制種基地、11億斤產糧大縣。今年,瀘縣預計播種水稻57萬畝,玉米22萬畝,高粱15萬畝,大豆8萬畝。(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看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亚洲色性视频在线 | 亚洲v欧美v日韩v中文字幕 | 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