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ouye > 四川日報

新川渝 新故事
2025年01月03日 09:39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巴山蜀水間的成渝兩地,“詩圣”杜甫算得上是一位先行者。成都是杜甫的“心靈田園”,在這里他吟出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喜悅;重慶是他的“暮年詩居”,聆聽過他發出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慨嘆。“詩圣”的詩歌,是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如今的現實主義杰作,由川渝兩地寫下新篇。

  川渝自古山水相依、文脈相通、人文相親。時光越千年,春夜里的成都春雨依舊,在重慶奉節登高看到的長江依舊,但故人的愛國情懷,已具象為兩地齊心協力“唱好‘雙城記’,打造增長極”。

  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了6個故事的主人公,他們都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5年來的參與者、見證者。無數類似的故事、更多“虔行”的堅持,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川渝攜手向前的磅礴力量。

  見證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建設

  為成達萬高鐵早日通車運營加油干

  2024年12月30日,成達萬高鐵遂寧涪江特大橋項目建設現場,成達萬高鐵工程指揮部第二工區總工程師單立國早早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主要負責項目建設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管控。

  此時的項目現場,已是一片繁忙:塔吊來回穿梭,幾十名工人抓緊施工作業。在人群中,他找到技術主管許克明,再三叮囑:“大橋主塔封頂后,要加強混凝土的養護,保證質量安全。”

  12月28日,成達萬高鐵遂寧涪江特大橋90號主塔實現封頂。至此,成達萬高鐵全線4座特殊結構控制性橋梁的主塔全部完工,向著全線早日建成通車邁出堅實一步。

  90號主塔已經封頂,建設者們仍不敢有絲毫懈怠。順著單立國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涪江對岸,另一座特大橋主塔同樣高高聳立,“那是91號特大橋主塔,力爭半個月后實現封頂。”目前,整個遂寧涪江特大橋項目都在搶抓工期,今年8月,主跨鋼梁將實現合龍。遂寧涪江特大橋位于遂寧市河東新區,是全線“三隧四橋”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長5585.4米。其中,主橋為“H”型特殊結構雙塔雙索面鋼混結合梁斜拉橋,設計時速350公里,主跨長305米。主塔是江岸邊的90號塔和江心的91號塔,兩座塔高分別為118米和122米,相當于40層樓高。

  成達萬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的一名建設者,單立國深感榮幸。2022年9月,單立國被緊急從云南高速公路項目調到四川遂寧,參與成達萬高鐵遂寧涪江特大橋項目建設,這一來,已有兩年多光景。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建設。“既幸運又緊張。”單立國說,幸運的是,能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緊張的是,雖然以前參與過廣西貴港市青云大橋的建設,但遂寧涪江特大橋主跨長度在同類型橋梁中居西南第一、全國第二,工程難度要大得多。

  快、高效,已成為遂寧涪江特大橋項目建設的代名詞。單立國介紹,為提高施工安全和質量,項目團隊嚴格落實精細化管理制度,全過程把控支架搭設、預壓、模板安裝等施工環節,并引入智慧工地建設。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為推動項目建設,當地也不遺余力地支持,為工程施工贏得了時間。

  單立國來遂寧參與項目建設,已有兩年沒有回山西老家過年。“為搶抓工期,2025年春節期間項目不停工,我也回不了老家過年,要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錨定2026年高鐵鋪軌、2027年實現通車運營的目標加油干。”記者 秦勇 遂寧觀察 劉作鵬

  見證

  川渝科研團隊聯手攻關防災

  用科技守護高海拔地區超高“大風車”

  新年伊始,四川大學教授戴靠山就開啟了忙碌的工作模式。

  大約一個月前,他所在的能源基礎設施多災韌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傳來好消息:他們申報的高寒地區風電機組混合支撐結構的力學性能與振動控制項目,獲批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這是中心成立后申報的首個國家級新能源項目。”戴靠山說。

  他口中的能源基礎設施多災韌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是四川新增的8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之一,由四川大學深地工程智能建造與健康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重慶大學“高性能風電設施及其高效運行”教育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聯合共建。

  作為項目課題負責人,戴靠山正聯合重慶大學團隊馬不停蹄地啟動課題研究,“該課題主要是要解決高海拔地區超高風電結構的防災問題。”其中,高海拔、超高、防災成為項目的關鍵詞。“這折射了我國近年來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新能源開發不斷向高原、荒漠等極端復雜的地理環境進軍。”戴靠山說。

  但在極端環境下,災害、事故頻發,建設難度極大。具體體現為:風電機組支撐塔越建越高,從以往的100米左右突破到180米,葉片也越來越長,達到百米級。這樣一來,風電支撐結構受到的荷載越來越大。“因此減載抑振十分迫切,控制振動技術是可能的解決方案之一。”戴靠山說。

  如何開展減載抑振等風電大兆瓦機組支撐結構研究?川渝科研團隊分工明確、密切合作。

  簡單來說,重慶大學團隊主要負責結構設計,也就是把風電支撐塔架立起來;四川大學團隊著重動力災變研究,負責塔立起來后不被破壞。“我們在同一領域研究方向各有側重,雙方密切合作,實現互補。”團隊成員說。

  在研究中,川大團隊聚焦疲勞動力性能,在部件或構件的試驗方面具有良好實驗室條件,但缺乏風洞、振動臺等大型試驗裝置。“恰好重慶大學能夠提供這些試驗裝置,兩校優良的科研條件為項目實施和中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團隊成員說。

  互補合作之外,能源基礎設施多災韌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也在面向更大的范圍。該中心同埃及、摩洛哥、尼泊爾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科研機構簽有協議26份,同30余位國際專家開展交流合作,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4項。

  面向未來,戴靠山有了新計劃——該中心將力爭申請“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以川渝頂尖高校為主體,聯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機構,共同攻關復雜地理環境能源基礎設施防災難題,聯合發起舉辦新能源基礎設施韌性防災國際研討會,在川渝建成新能源裝備與工程韌性防災世界級產學研基地,為我國能源裝備業出海提供技術支撐。記者 寧寧

  見證

  川渝毗鄰地區的產業相融

  巴山大峽谷景區有了跨省民宿協會

  “多備點,讓明年一年的游客都能吃上。”2024年12月30日上午,覃永菊又灌完一盆肥瘦相間的香腸,提到熏肉房熏制。“去年做了4000斤臘貨,不夠吃,今年多做500斤。”

  59歲的覃永菊,是達州市宣漢縣漆樹土家族鄉朝陽村1組村民,這里地處大巴山腹地,海拔約1200米。當了半輩子農民,2012年,她和丈夫一起外出,到成都做服裝生意。2018年,隨著巴山大峽谷景區開園,夫妻二人回老家改造房子,做起民宿生意。

  覃永菊的家,位于巴山大峽谷景區的涼風埡景點,這里既是旅游交通要塞又是康養度假勝地。作為村里第一批吃上旅游飯的人,覃永菊見證了村里民宿從三四家發展到10余家的整個過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最多時,一年毛收入三四十萬元。”覃永菊說,這些年自駕游、跟團游的游客越來越多,最忙的時候,10間房不夠住,“我們把游客推薦到村里的其他民宿,甚至鄰近的重慶市開州區大進鎮楊柳村的民宿。”

  背靠景區這棵大樹好乘涼。與朝陽村地理邊界犬牙交錯的楊柳村,自然要鏈接旅游資源。2021年,一條從景區直連大進鎮場鎮的瀝青旅游路建成。經過規劃打造,楊柳村民宿在旅游路兩側錯落分布,外觀與朝陽村民宿一致。

  從地理相鄰到產業相融,朝陽村、楊柳村成了一個大家庭,兩村民宿互幫互助。2023年6月,朝陽村和楊柳村成立川渝朝楊金邊民宿協會,兩村40多家民宿被納入其中,協會辦公地設在楊柳村。“我們統一進行客源引流,制定了嚴格的行業標準,組織培訓交流活動,提升民宿從業者專業素養,線上線下聯合推廣,讓更多游客知曉我們朝楊金邊民宿集群。”漆樹土家族鄉黨委書記肖維說,2024年夏天的旅游數據顯示,協會內民宿實現了營業額明顯增長。

  把當地的美景美食及土家文化推薦出去,是兩村村民的共同愿望。覃永菊還準備開春后多種點黃瓜、茄子、青菜,她說,民宿協會打破地域界限,提高了民宿集群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相信會有更多游客前來。“多種的菜,除了滿足自己,也能供給協會的其他民宿,畢竟川渝一家親嘛。”覃永菊樂呵呵地說。

  肖維盤算著,用好與重慶50多公里交界線上富集的森林資源,與大進鎮攜手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走好既賣風景又賣特產之路,讓兩省(市)的地理邊緣變成川渝合作的前沿,川渝融合發展的“金邊”。記者 袁城霖

  見證

  “川渝通辦”從能辦到好辦、易辦

  讓兩地老百姓少跑路辦事更“撇脫”

  2024年12月23日23時,北京的氣溫降到零下8攝氏度。在一個賓館的房間里,覃子凌正在電腦前撰寫年終工作總結報告。作為四川省政府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政務服務推進處的工作人員,覃子凌日常主要負責“川渝通辦”工作。此次到北京出差,是為參加一場“數字政府分論壇”會議。

  她已經在電腦前坐了4個小時,一年來的工作內容如電影般掠過腦海:梳理核對第四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核驗川渝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情況,到市州政務服務機構調研……所有的工作都圍繞政務服務“川渝通辦”落地,讓川渝兩地老百姓少跑路、辦事更“撇脫”。

  時值歲末,寫年終總結、已發布清單落地核驗、謀劃2025年工作、項目交賬等讓覃子凌每晚忙到九十點鐘,她與同事們開玩笑稱,“政務服務7×24小時不打烊從我做起。”

  2020年,川渝兩省市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簽訂《關于協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協議》,明確“川渝通辦”工作任務。覃子凌所在的省中心就是其中重要節點之一。

  作為參與“頂層設計”的重要崗位人員,覃子凌參與并見證了“川渝通辦”從能辦到好辦、易辦。2020年,覃子凌參與首批95項“川渝通辦”事項清單梳理核驗,到2024年下半年,“川渝通辦”已印發4批次事項清單,355項事項延伸到了企業群眾辦事的各個領域。

  讓她欣慰的是,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企業設立登記、戶口遷移、公積金提取、醫保社保轉移接續、殘疾人證辦理等355項企業群眾高頻辦理事項,已實現川渝兩地“同標準受理、無差別辦理”。同時,創新推出“小學入學”“員工錄用”“新辦納稅”“貨物運輸”等11個跨區域“一件事”套餐式服務,34個川渝事項“免證辦”,40類電子證照川渝互認,在更大范圍內推動實現“川渝通辦”“集成辦”“免證辦”,實現從事情能辦,逐漸過渡到好辦易辦。

  “截至2024年11月,‘川渝通辦’日均辦件量突破1.8萬件,讓企業和群眾深刻感受到‘川渝通辦’的便捷。在川南一個市,群眾自發給政務服務中心‘川渝通辦’窗口送來感謝錦旗。”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當聽到上級介紹“川渝通辦”工作成效時,覃子凌十分感慨。同樣讓她高興的是,“川渝通辦”工作成效還被寫入川渝兩地政府工作報告,工作經驗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記者 陳松

  見證

  兩地檢察官共護一江清水

  守護一條塘河串起的歷史和文明

  2024年12月24日,是顧楊在日歷上標注的“塘河巡河”的日子。顧楊是四川省合江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這一天與他一起巡河的是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彭剛。

  塘河發源于四川省合江縣境內,在江津區塘河鎮流入重慶,經赤水河最終流入長江。

  2020年,四川合江、重慶江津兩地檢察院正式簽署協作辦法,以塘河流域跨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分工負責,統一行動。從生態環境保護到長江文化文物保護,4年多來,川渝兩地公益訴訟檢察官們一次次往返于川渝兩地,共同守護這一江清水。合江,因位于長江和赤水河交匯處而得名。作為赤水河支流的塘河,亦是許多生靈的棲息之所。“冬天紅嘴鷗就該回來了。運氣好的話,我們今天說不定還能遇見。”巡河途中,顧楊提起了在合江當地棲息的候鳥。每年秋冬時節,這些候鳥就從北方啟程,飛往溫暖的南方。這些候鳥也成為合江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標志之一。

  自兩地檢察機關開展跨行政區域公益訴訟檢察協作以來,“聯合巡河”便成為兩地檢察官日常的“必修課”。一次巡河,他們發現塘河沿岸有建筑垃圾堆積。一旦雨季到來,被沖散的建筑垃圾不僅影響生態環境,還會造成安全隱患。依托兩地檢察機關協作機制,這一隱患通過訴前檢察建議迅速得到整改。

  2021年5月,長江上游“川渝檢察公益訴訟生態修復示范區”在合江縣白鹿鎮正式揭牌,將兩地生態環境保護協作進一步向前推進。

  一條塘河串起的合江、江津兩地,不僅孕育了豐富的自然生物資源,也留下寶貴燦爛的長江文化。塘河古鎮正坐落于塘河河畔,自明代留存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這也是塘河的一部分。”彭剛告訴記者,由于人為開發和自然老化,古鎮的建筑結構和歷史風貌遭到了一定破壞。守護古鎮,就是守護歷史和文明的痕跡,也是檢察機關的應盡之責。

  這份“應盡之責”,兩地檢察機關再次以協作意見的形式固化。2023年10月,兩地檢察機關簽署《關于在川渝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中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跨區域協作的意見》,決定在川渝地區(合江、江津)古寺、觀、宮、祠、塔、樓、橋等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中,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跨區域協作。塘河古鎮中的清源宮,正是協作保護的重要對象之一。

  “我們發現清源宮有違規銷售煙花爆竹、焚燒祭祀用品不規范等消防安全隱患。”彭剛告訴記者,兩地檢察機關立案后,向雙方轄區內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發了訴前檢察建議,目前上述隱患均已得到排除。記者 蔣京洲

  見證

  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發展

  一張創新券 牽出更多合作可能

  2024年12月30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科興(成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晶早早來到辦公室開始忙碌。

  成都科興是一家專注于創新型疫苗研發、生產、銷售的現代化生物醫藥企業。就在不久前,企業自主研發的無血清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完成Ⅲ期臨床研究,已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目前正處于申報上市的攻堅沖刺階段。

  生物醫藥行業素有“三個十”定律:產品從研發到上市,十億美金,十年周期,同時卻只有10%的成功率。2015年成立的成都科興,近10年的成長路上,2021年被重點“標記”——那一年,無血清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啟動Ⅲ期臨床試驗,進入備戰上市的重要階段。

  “當時,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數千萬元,但暫時還沒有形成收益。”李晶回憶,2021年8月,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推出生物創新券。其與消費券類似,生物城域內企業購買成都市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科學研究、檢驗檢測、中試熟化、臨床試驗等服務時,可申領生物創新券用于抵扣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用。

  在企業的關鍵之年,生物創新券使資金壓力得以緩解,同時還連接起產業上下游,讓成都科興找到更多優質的合作伙伴。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川渝兩地的創新、產業聯結更加緊密。2023年,生物創新券運用范圍擴展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科興是第一家申領跨區域使用生物創新券的企業——2023年10月,企業向重慶一家服務機構支付疫苗藥理毒理學檢測服務費時,使用了14萬元創新券。截至目前,生物創新券已為成都科興節省了73萬元的服務費用。

  “成渝地區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版圖中的重要一極,兩地優勢互補,互為支撐。”李晶介紹,一個疫苗產品的研發上市,涵蓋了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產業化生產等多個關鍵環節。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整合不同資源,加快產品研發上市的進程。

  當下,成都科興正向無血清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2026年初上市這一目標發起沖刺。在緊盯產品研發之外,李晶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則是按照科興集團的戰略布局規劃,謀劃打造西南產業基地。

  不久前,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入選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這讓企業看到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政策支持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創新項目落地成渝地區。”李晶對此信心滿滿。記者 文露敏

  (來源:四川日報)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孕妇精品aⅴ在线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 美妇喷潮在线视频 |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