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3日電 (夏雨婷)近日,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東壩鎮廣袤無垠的晚熟柑橘產業園,黃澄澄的柑橘如小燈籠般掛滿枝頭,呈現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據悉,近年來,南部緊緊扭住產業“牛鼻子”,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南部縣柑橘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為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為契機,全力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園區,不斷夯實富民興村產業基礎。
在南部縣東壩鎮大乘庵村的晚熟柑橘產業園里,連片的柑橘樹也是碩果累累。曾經,這里是沙石遍地、雜草叢生的荒山,大乘庵村也因以傳統作物種植為主、缺乏當家產業而發展滯后,是典型的“空心村”。2016年,南部縣全域規劃、整合資源,打造晚熟柑橘現代農業園區。大乘庵村抓住機遇,優化產業結構,引進業主發展柑橘產業,讓沉睡的土地煥發生機。

如今,大乘庵村已有100多名群眾入園務工,人均年增收超6000元。進入盛產期,柑橘園套種蔬菜、花生等林下作物,每畝收入達到2.5萬元,找到了產業發展的“金鑰匙”。
大乘庵村的蝶變只是南部縣發展柑橘產業、帶動群眾增收的一個生動縮影。據了解,南部編制了《柑橘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科學布局三條晚熟柑橘產業示范帶,建成覆蓋18個鄉鎮85個村的11.2萬畝晚熟柑橘現代農業園區,種植春見、不知火等品種,配套建設生豬規模養殖場80個,推動種養循環發展。
劉永凱是南部縣打造晚熟柑橘現代農業園時引進的業主之一。2014年,他懷著助力家鄉發展的熱情,回到東壩鎮打鼓山村,承包800余畝撂荒地發展晚熟柑橘。但創業之路并非坦途,2019年夏季,持續的高溫天氣給柑橘樹帶來巨大挑戰,很多柑橘樹干枯,讓劉永凱憂心忡忡。

針對大部分柑橘產業園的困境,南部縣科學決策,建成水肥一體化灌溉工程,輻射3萬畝園區,并利用現代技術裝備建成監測站,實現實時監測和農業生產環境分析,為種植戶解決難題,每畝節約成本約900元。在南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幫助下,劉永凱在果園建起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擺脫了“靠天吃飯”的發展瓶頸。
此外,南部縣深化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專家工作站和學生實踐基地,并組建晚熟柑橘產業人才發展聯盟,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的人才力量。同時,加強智能化、復合型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3個,擁有眾多農機專合社和大戶,配備各類農業裝備4300余臺,主導產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5%。“智慧農業”正為南部縣晚熟柑橘現代農業產業園注入強勁動能。
近日,在南部縣東壩鎮打鼓山村,四川普仁鮮滿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焦國立在柑橘種植園給客戶拍攝視頻。據他介紹,公司2019年入駐南部,承包800余畝土地種植柑橘。自2023年起,園區創新“認養銷售模式”,篩選近300棵柑橘樹為客戶提供“一對一”種植。認養人每年花費400至600元,就能遠程認養一棵柑橘樹,通過網絡直播觀察果樹長勢。
發展農業,產后環節至關重要。如何讓晚熟柑橘成為富民興村產業,是南部面臨的課題。近年來,南部多措并舉,建成“1+42+N”縣鄉村三級電商網絡站點582個,利用抖音、淘寶等開展網絡銷售,年電商銷售額達3.8億元。還組織企業參加展會展銷推介,與多地市場建立訂單合作。
近日,南部召開“三件大事”工作推進會,將建設國家現代農業園區納入其中。會上明確要聚焦質效并重,全力招引精深加工企業,推動園區產業“鏈條化”。“以此次推進會為契機,規劃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推動初、精深加工企業向園區聚集,并構建‘1+7+N’倉儲物流體系。”南部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將以更大決心和更實舉措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延長利益鏈條,使柑橘產業成為強村富民的優質產業。(完)